↑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现象。下列不属于这一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强了统治者对地方的控制

    B.导致中国出现“家国同构”

    C.形成了一个个自治的乡土社会

    D.“父权统制,男尊女卑”的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这一理论(   )

    A.为君主天人感应提供理论保障     B.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C.阐述了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     D.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九品中正制的完善             B.宗法制的终结

    C.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D.门第观念淡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宋史·食货志》载,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宋代(   )

    A.均田制开始瓦解             B.自耕农在萎缩

    C.商品经济较繁荣             D.流民问题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牵制地方行省

    C.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D.掌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军政事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代官方文书记载:雍正年间,江苏某地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一向没有土地调查资料,“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台湾一般现象则是:“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官方之所以会有这些记载,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

    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同,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总社丘墟。”可见,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政府签订某一对外条约:“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视两国情意未洽,今愿重修旧好,俾嗣后得永远相安。……第三款 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关大臣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据此可知,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乙”指的应该是(   )

    研究专题

    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政治制度              D.教育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中共某次大会通过的《政治议决案》中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主张采用较为激进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高度重视农民阶级的主导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70年,国家决定在江西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但江西却婉拒了,理由是有了这么一个几十万人的厂子每天要供给大量的粮食蔬菜而抬高物价。于是,该厂改在湖北的襄樊落户了。这表明(   )

    A.婉拒的理由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B.计划经济下地方仍有较大自主权

    C.缺乏大的视野而失去发展机遇 

    D.市场经济体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请你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全面的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陪审法庭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在10个部落地区通过抽签方式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另有100名候补陪审法官)。陪审员出庭时在弄清案情后,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不作商议。雅典每所陪审法庭人数众多的直接原因在于(   )

    A.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B.能使法院的审判更公正

    C.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  

    D.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这一判决(   )

    A.保留了习惯法的落后性

    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推动了向万民法的过渡 

    D.促进了成文法的制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为美国纽约市市徽。徽章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站立的人,一个是印第安人,一个是荷兰人。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纪念印第安人和荷兰人对纽约的开发

    B.早期天主教的传播

    C.荷兰殖民者与殖民地人民能融洽相处

    D.对美洲的殖民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有请愿、选举、被选举的权利。这反映了该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曾为某书撰写序言写到:“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愚昧无知的乌云,终将被科学驱散……。”这本著作应该是(   )

    A.《物种起源》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相对论》              D.《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42年世界大战方殷,某国已经开始擘化战后社会远景,并委托专家研究。专家提出报告,建议政府应改善人民生活,消减“贫乏、无知、怠惰与病痛”,让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战后,这个建议也获得实现。这个国家及其推行的政策是(   )

    A.英国,福利国家制度            B.法国,自由法国运动

    C.美国,马歇尔计划            D.苏联,五年经济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十六世纪时,欧洲物价长期、普遍的上涨,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时人分析其原因,多认为是商人独占物资、政府大量发行劣质钱币所造成。但法国学者波丁(1530-96)考察经济情况,反驳上述看法。他主张欧洲物价上涨有一更重要因素,而他的见解也获得后世很多史家认同,波丁主张的更重要原因应是(  )

    A.资本主义发展循环的自然现象           B.欧洲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歉收

    C.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市场         D.君王与中产阶级以此对抗贵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

    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美苏之间敌对关系得以根本性改变

    D.苏联工业化建设得以开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亨廷顿认为,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这里的“多文明”指的是(   )

    A.不同文明并存与发展       B.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C.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D.不同地域文化的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下列作品与《人间喜剧》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

    A.《等待戈多》                B.《自由引导人民》

    C.《格尔尼卡》                D.《大卫·科波菲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以来,汉承秦制,丞相权力很大。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功劳很大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威望极盛一时。汉景帝时,窦太后希望封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与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刘邦“非有功,不得侯”的约定予以拒绝。汉武帝幼年继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初年,窦婴任相,一次奏事,座谈尽日荐举升迁官员,严重侵犯了皇帝用人权。汉武帝内心不满,说,你举荐完了吗?我要举荐了。丞相又请求占用少府之地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说道,你为何不占武库之地呢?

    材料二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材料三  公社规定所有行政人员都可以随时撤换。为了防止国家变质,巴黎公社还成立调查委员会以监督公社委员。为了防止高级岗位像以前那样成为政客们攫取钱财的肥缺,公社规定最高工资为每年6000法郎,也就是一个优秀工人的收入。公社希望通过取消特权来防止人们的腐化。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武帝时针对丞相权力过大的事实,采取了什么办法来削弱丞相权力?(2分)

    (2)据材料三,美国“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是指什么?有人说英国在权力制约上的做法对美国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请问17世纪末的英国是怎样实现对国王权力制约的?(4分)

    (3)据材料三,巴黎公社通过哪些手段来约束公务员的权力?尽管公社创作性的采用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绝然不同的管理手段,但依然不能避免其失败的命运,其失败的根源是什么?(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6分)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近代中西方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点。(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