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的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

材料二明清之际,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