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请完成《朝花夕拾》《湘行散记》相关题目。

1.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时总题目是“________”,1927年编集成集书。

(2)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________的决定是他重要的人生转折,其直接原因有两件事:匿名信事件、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指代的人物。(3分)

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_______

②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是________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_______

(4)《湘行散记》是______(作者)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人说,作者“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自21岁走出故乡,远赴北京,家乡就成为他始终魂牵梦萦,并在自己的文字中反复叙说的对象。最终,通过______、《 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他在文学中完成了对________的重构。

(5)《桃源与沅州》娓娓叙述了________(地点)里的风雅轶事,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

2.下面两段文字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回答问题。

(甲)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乙)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①写出(甲)(乙)两段文字中“书”的名字:《      》《     

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3.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涂“A”,错的涂“B”)。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五猖会》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都无从知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 

——《琐记》

(1)三段选文所记录的经历或感受都源于作者童年生活的印象。(____)

(2)三段选文都表现了长辈的良苦用心并批评孩子们的不懂事。(____)

(3)三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成人束缚孩子天性的行为的批判。(____)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