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而之燕,谓之荆卿。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 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 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B.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C.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D. 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B. 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C. 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 三晋,战国初郑、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丹曾先后在赵国、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不友好,他就逃回国。想报复秦,但燕国弱小,力量不济。

B. 秦将樊於期流亡到燕国,鞠武反对把他留在燕国,希望送他到匈奴,以削除秦攻打燕国的借口。

C. 太子丹想派人去劫持秦王,使秦兵撤军回去;或是杀死秦王,让其国内混乱,合纵破秦。

D. 荆轲迟迟未成行去秦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见面信物,接近不了秦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