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印章源流

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维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这种印象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在篆书盛行的时代,因为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从而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

我国唐代初期就建立了宫廷收藏艺术品机构,凡经皇帝看过的收藏品,都加盖“贞观”年号印章,作为内府收藏的记号。此后相继沿制,使收藏鉴赏印逐渐形成专门的印种。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中,转为匠心经营的艺术创作。收藏印的出现,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1.关于我国的“印章艺术”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印章艺术肇始于篆书盛行的时代,又称为篆刻艺术。

B.马王堆汉墓中的发现表明了我国汉代已经广泛使用印章。

C.唐代收藏印的出现,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D.明清篆刻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标志着篆刻艺术达到了繁荣期。

2.作者不同意把印章当作“雕虫小技”,以下不是其理由的一项是

A.它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

B.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井然秩序的体现。

C.它是书画艺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D.它可以成为是皇权的凭据,是国之重器。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它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B.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C.印章发展到明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文人雅士个人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D.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印章篆刻艺术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艺术价值。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