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面对。

C.饮少辄醉        辄:总是,就。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山间之朝暮也       名之者谁

D.其西南诸峰        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先写“环滁”,又写其“西南诸峰”、“琅琊”、“酿泉”,写到“醉翁亭”,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的。

B.第一段还介绍了醉翁亭的得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古流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C.第二段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乐亦无穷也”一句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情感。

D.“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先从听觉的角度,写“水声潺潺”,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泻出于两峰之间”,静的峰与动的水相映成趣,更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

九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