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那把摇扇

董柏云

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夏之夜,大地散发着烈日炙烤的余热。人们忙完了一天的劳动,或坐或躺,休闲纳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才叫“慢夏”。有道是“心静自然凉”,这漫漫长夏心急不得,都得慢慢来,否则,身子就会直冒汗。于是,人人都有一把扇子,慢悠悠地摇呀摇呀……

②过去的年代,扇是度夏的必备品,几乎家家都添置一两把。新扇买来,扇柄上钻个小孔,系上红线,挂于柱子上,一般是来客专用。客人上门,递上一把扇子,端上一碗凉白开。忽悠忽悠,凉风驱散一路风尘一身劳顿,话题寒暄像来来回回的微风。

③漫长的盛夏,不论富贵贫贱、大家小户,夏夜全凭一把扇子驱蚊消暑。不过,有钱人家用的是做工考究的羽毛扇,文人雅士手握的是诗画并茂的纸折扇。我家的扇子,大多是用麦秆编成的圆扇,还有是比较起风的芭蕉扇。芭蕉扇经济又实惠,细细看那扇子,一把扇其实就是一片大树叶。闻一闻,有一股子幽幽植物香。那该是绿意被太阳蒸干后散发的味道吧。无论是折扇、团扇、羽毛扇,还是芭蕉扇,一把扇在手,似乎真的多了一分悠闲的气度。

④我家住在西小路的河边,每到夏夜饭后,台门内的邻居们相继搬个木凳,或带张竹榻,抑或用木板搭个简易小床于河沿石板小道上。小孩扎堆,赤膊游戏;女人凑群,摇着扇儿,说长道短。大人们问候着、谈笑着,孩子们半真半假地打闹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在门口乘凉娱乐,也在门口交流各种消息。在纳凉的地方,有时会有一位老者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让大伙儿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忘记了疲惫炎热,忘记了今夕何年。

⑤夏日炎炎,酷暑难耐,也免不了理发。记得旧时的上大路有家理发店,离我家很近。那店门写有“理发”二字。本地人都把“理发”说成“剃头”。天气虽热,进了店内,就凉风扑面,那是因为有人在拉“土风扇”。店内摆有两张剃头椅,这有相当岁数的古旧剃头椅,转动起来会发出晦涩沧桑的“吱咯”响声。而更为美妙的还是店中高悬着的“土风扇”。那长方形的“土风扇”,是用又粗又厚的土布制作的。扇的上方两端用绳固定在屋梁上,扇的中下部有一根绳索通过滑轮与“土风扇”相连,这绳索垂直到客堂长条桌的椅子边,端坐在店内的姑娘、小伙将绳索一拉一伸,这“土风扇”前后摆动,“呼啦呼啦”地扇动清风,场面非常壮观。有时店里缺拉“土风扇”的人手,店主非常喜欢像我们这样的“小毛头”。规定每次我去剃头都给优惠,交换的条件就是替小伙计换换手。拉上半个小时的“土风扇”,可以省下几分钱,这几分钱就可以用来看路边书摊的小人书。殊不知这件差事正好是我感兴趣的事儿。

⑥现今,整日蜷缩在空调房里的我们再也听不见蝉声蛙鸣,感受不到那种“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的意境。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早已把过去那个蝉声蛙鸣的夏隔绝掉了。

(摘自2020年5月25日《绍兴晚报》

1.那时,不同的扇子有不同的讲究。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介绍任意一种扇子以及它的讲究。

示例:

新扇,讲究扇柄钻个小孔,系上红线,一般专供客人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忽悠忽悠,凉风驱散一路风尘一身劳顿,话题寒暄像来来回回的微风。(自选角度赏析句子)

(2)本地人都把“理发”说成“剃头”。……有时店里缺拉“土风扇”的人手,店主非常喜欢像我们这样的“小毛头”。请你说说划线词的妙用。

3.文章第四小节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同学们有不同看法,请对此进行探究,并完成下列对话。

:文章主要介绍扇子,第四小节与扇子关系不大,直接删去,更加干净利落。

:第四小节主要介绍的是旧时夏夜人们乘凉消暑的情景。

我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那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那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早已把过去那个蝉声蛙鸣的夏隔绝掉了。”隔绝的除了那个蝉声蛙鸣的夏,还有什么呢?请你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关键词:人情 童年 回忆 老物件 心境 生活方式

我选: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