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普遍采用一天十二个时辰的计时制度,这种制度的产生源于古人对太阳运动的观察和认识,也即时间的流逝取决于太阳的运动,那么太阳在空中的方位就可以用来确定时间的早晚,于是古人将太阳在空中的运行轨道均匀的划分成十二份,每一份都对应一个方位,再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不同的时间段,表示时辰的十二个字,也即人们常说的“十二地支”。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以“午时”来说,指的是11时到13时的时段,以此类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  )

A.子时 B.寅时

C.午时 D.戌时

2.上题中古诗为唐朝诗人张继深秋某日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所作,该日苏州地区(  )

A.日出东北 B.日落西北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高一地理单选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