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人名),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寻十余里无迹/飞来山上千寻塔

C.遂反溯流逆上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D.尔辈不能究物理/无他,但手熟尔

3.本文塑造的讲学家的形象最耐人寻味,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包含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课内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