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单选题 5 题,选择题 35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5 题
  1.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 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 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 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 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董仲舒神化君权  ②黄宗羲强调民本  ③孟子倡导以德治国  ④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下列能够反映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有

    ①传统科技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

    ②《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命运

    ③《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京城的繁华

    ④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②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④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5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A.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 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 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 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著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董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

    A. 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

    B. 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

    C. 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

    D. 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 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 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 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

    ②言必有据

    ③论从史出

    ④以小见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墨、道、法的精神内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袁伟时教授认为:“五常的道德规范应是建立在人类共同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假若仁、义、礼、智、信不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这些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应该是世界各国都可以接受,而且能够跟中国传统结合起来的。”作者强调五常道德规范(   )

    A.是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B.优于人类普遍的共同价值规范

    C.应该批判地继承

    D.包含了平等和民主、法治的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予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后世学者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以下主张符合后世学者观点的是(     )

    A. “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B.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儒学延续数千年,晚清之后逐步衰败。康有为崇尚儒学,推崇孔子;陈独秀崇尚科学与民主,批判孔子。学者们认为,在古代帝王时代,强调民本是应该肯定的。以下有关儒家思想的叙述中,与民本密切相关的一项是

    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董仲舒以为“为之(民)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C.朱熹的“亲亲、仁民、爱物,三者是为仁之事”

    D.黄宗羲的“公其是非于学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A. 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 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 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思想中,不属于传统文化先进性的是

    A. “为政以德”

    B. “仁者爱人”

    C. “兼爱”“非攻”

    D. “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 受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 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

    C. 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依据

    D. 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折射出

    A. 南方印刷技术更为发达

    B. 北方士人耻于科举致仕

    C. 中国文化重心南移态势

    D. 门阀土族退出政治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 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 “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 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

    B. 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

    C. 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

    D. 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梁启超研究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材料表明(   )

    A. 清代学术缺乏明确的方向

    B. 对传统学术的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

    C. 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

    D. 清代崇古思想阻碍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 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 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推崇。这表明 (  )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世界性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会走向统一      D.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学者冯友兰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钜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冯友兰在此否定

    A.儒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深远影响     B.儒学对国人行为习惯的重要影响

    C.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中心     D.佛道思想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明代袁宏道在《东西汉通俗演义序》说到:“今天下自衣冠以至村哥里妇,自七十老翁以至三尺童子,谈及刘季起丰沛、项羽不渡乌江、王莽篡位、光武中兴等事,无不能悉数颠末,详其姓氏里居,自朝至暮,自昏彻旦,几忘食忘寝,讼言之不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汉的政治制度对明代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B.伴随商品经济发展,明代通俗文化进一步普及

    C.明代通俗文化的兴起扩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

    D.通俗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普遍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林爱萍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时期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

    ①毛笔、纸张

    ②雕版印刷的书籍

    ③陶瓷花瓶

    ④临摹的《女史箴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一时期应该是(     )

    A. 汉朝   B. 隋唐   C. 两宋   D. 明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C.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D. 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绘画是人们历史生活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隋唐时期的绘画,山水、花鸟成为主题,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宋朝绘画中,表现人民生活的世俗场景大量出现。这些绘画共同之处是

    A. 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B.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 古代绘画博大精深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20世纪60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     )

    A. 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 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史真实的责任

    C. 历史学家应像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D. 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 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

    C. 古代市民物质生活的演变

    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四,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