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其发明过程与宗教发展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汉时,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不断输入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也在越南推广,这说明(    )

    A、中国与越南的生活习惯的差别

    B、中越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C、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D、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传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汉的州郡只是督(监)察单位,刺史权位不如郡守。但东汉州郡大增,刺史统割属部,位同方伯。”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两汉时期都重视监察制度

    B、两汉时期的监察职能未能发挥

    C、东汉时期刺史权位低于郡守

    D、东汉刺史逐渐失去监察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色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典籍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很高价值的是(    )

    A、《禹贡地域图》           B、《水经注》

    C、《水经》                 D、《两都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赋税制度改革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和执政者的统治意图。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的主要意图是(    )

    A、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方式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放松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抑制土地兼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与20世纪以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新罗坊”的开设      D.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的采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因专注前朝制度之弊,而忽视了创新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地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北宋初的军事改革  ②北宋的财政改革

    ③王安石的募役法   ④商鞅变法按军功授爵  ⑤唐募兵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代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末农民战争曾提出“平买平卖”、“公平交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阶级的利益要求        B.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

    C.广大手工业者的要求        D.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清代史书记载:“上自绅富,下自委巷工贾胥史之俦,赢十白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上述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B.是重农抑商政策带来的后果

    C.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D.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中断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44年,美国获取“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这一特权的借口是(    )

    A.巡查贸易                B.保护侨民

    C.保护教堂                D.补充给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大清大皇帝见于即日降谕各督抚大吏,“以凡有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这位“降谕”的大清皇帝是(     )

    A.同治帝                  B.道光帝

    C. 咸丰帝                 D.光绪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史上,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侵略,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打着“传播基督教福音”的旗号对中国大肆侵略。与此无关的是(     )

    A.《天津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位学者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一个规律,就是:大事件出现大变革,小事件出现小变革,没有事件没变革。以下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

    D.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清朝政府垮台            B.封建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历史巨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     )

    A.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B.无产阶级领导革命

    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D.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实际20年代,国民党提出“耕者有其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动法,以改良工人生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国民党的民生主义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B.国民党开始关注法律手段维护劳工权益

    C.国民党主张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由国家经营

    D.国共两党关于民生问题的主张是一致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它是义和团的反抗侵略运动的继续,”“比二十六年前的义和团暴动对于民众解放的斗争有更大的希望和更远的前途。”这是对下列哪一事件的高度评价(    )

    A.五四运动                    B.五卅运动

    C.国民会议运动                D.北伐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全面抗战爆发前,日本对华北地区进行侵略、渗透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进犯察哈尔地区              B.占领平津地区

    C.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D、卢沟桥事件全面侵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抗战时期,中共既注意团结各阶级抗日,又注意农民的生活改善,能全面体现中共这一思想举措的是(    )

    A.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两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C.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

    D.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国共两党谈判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于日本的疯狂扫荡,抗日根据地的面积逐渐缩小,游击区面积扩大。抗日根据地变为游击区说明(     )

    A.日本侵华加剧,抗日力量削弱

    B.抗日力量发展壮大

    C.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转变

    D.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材料1:太平天国回答英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自为各守天教,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材料2: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材料3:宗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强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之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太平天国所持的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2,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4分)

    (3)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4分)

    (4)材料4宗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能否达到“专心内政”的目的?为什么?(4分)

    (5)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重要认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下图(缺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

    (1)据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2)在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各自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五四运动又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6分)

    (3)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中共在环渤海地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哪些重大努力。(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1: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材料2:1942年6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蒋介石

    (1)“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4分)

    (2)《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3)蒋介石及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4分)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以上人物列为封面人物的原因。(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