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A. 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 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 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代学者何休注解《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此材料能准确反映的史实是

    A. 礼祭制度基本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B. 通过宗法关系决定社会等级秩序

    C. 贵族政治已经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D. 天子实现对地方权力的高度集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

    B. 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

    C. 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D. 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 确保文书安全

    B. 削弱丞相权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茂才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后来,“孝廉”逐渐成为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材料中所述的选官制度为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

    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

    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

    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封建社会,皇帝与丞相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从汉至元,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包括(  )

    ①秦朝时期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 ②唐朝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使之相互牵制③北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④元朝设置宣政院,分割宰相的军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论及古代某制度,某学者指出,(它)“以皇帝个人之力独揽国家一切繁杂军政事务”,“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这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境界”。该制度是

    A. 丞相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内阁

    D. 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 十三部刺史

    B. 御史大夫

    C. 参知政事

    D. 三司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古代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中,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这说明(    )

    A. 农业是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   B. 外邦人可以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

    C. 继承土地的女性公民可拥有政治权力   D. 城邦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 必须人人参政

    B. 宣扬平等意识

    C. 强调依法治国

    D. 政治自由有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雅典执政官最初有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和名年官,终身任职。公元前683年改为一年一任,且增加了6名司法执政官,人数增至九人,但拥有选举权和当选为执政官的都是贵族。这些变化

    A. 确保了贵族各项特权   B. 推动了雅典民主化进程

    C. 保证了公民政治权利   D.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题文)《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人文主义思潮兴盛

    B. 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C. 政治环境民主宽松

    D. 古希腊近海多山少平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王斯德《大学世界史》中说,与东方早期的小国相比,蔚蓝色的地中海世界孕育出众多的希腊城邦,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  )

    ①从小国分立走向中央集权       ②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

    ③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       ④城邦居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这充分说明希腊

    A.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于权威

    B.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C.重视参政素质的培养

    D.善于从事政治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梭伦改革时,法典用诗句写成,刻写在可以旋转的木块上,装在框架里公开展示。木块上展示的内容包括

    ①释放所有奴隶

    ②实行财产等级

    ③创建公民大会

    ④建立陪审法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雅典的伯里克利于公元前451年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给费2个奥勃,后来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那时候雅典一般老百姓半天的所得。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陪审员的收入

    B. 鼓励公民参加国家事务

    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保证司法独立与公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中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它”是指(  )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民法大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同学在学习了《罗马人的法律》后,整理了一份学习笔记。其中错误的有(  )

    ①按产生先后排序是“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②《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体现了平民的作用 ③随着对外扩张,外邦人自动获得了公民权,万民法体系形成 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

    A. ①②   B. 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

    A.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D.罗马法系统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材料一   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

    材料二   “星战”计划的另一目的,使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的军备竞赛,前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

    材料三   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验证明,“星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

    (1)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有哪些目的?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提出此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实际上已名存实亡。经过磋商,中、苏、美、英于1944年在美国华盛顿郊区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了会议。第一阶段苏联方面主张,“世界警察”应该由美、苏、英三国组成,中国无权列入,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美国方面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组织的最高理事会的一个成员,就会使这个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就有利于把新亚洲号召起来,使其效忠于这个组织”。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支持,中国进入了“世界警察”集团。会议建议将这个组织定名为“联合国”。议案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的组织和职权以及关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和关于国际经济与社会合作的各种安排。中国在第二阶段会议上除同意前一阶段的议案外,还补充了3点重要建议:1.在和平解决争端上,国际组织应适当考虑正义和国际法原则;2.大会应承担国际法的编纂和发展的任务;3.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应扩大到教育和其他文化合作。中国的建议先后取得美、英、苏赞同。会议虽然在常任理事国、安理会的否决权、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它通过的议案成为1945年旧金山会议拟订《联合国宪章》的基础。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开幕报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建立的背景,指出美、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态度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补充建议被接受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