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

    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可见,先秦时期的三家思想

    A. 君民关系方面没有区别

    B. 都主张开明君主治国

    C. 都把育人的道理摆在首位

    D. 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905年,孙中山曾拜访位于布鲁塞尔的第二国际执行局并发表谈话:期盼中国“引进欧洲的生产模式与使用机器,但又能戒除这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为了防范资本主义的弊病,中国人应该“在未来建立一个没有任何质变的新社会。”由此可见

    A. 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 民生主义蕴涵着社会主义要素

    C. 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D. 民生主义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制度

    A. 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

    C. 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D. 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 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 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 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 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 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 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中国早期的昭穆之制

    A. 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B. 是在分封诸侯之后逐渐形成的

    C. 有利于形成礼制化的封建新秩序

    D. 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划”。上述结论

    A. 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

    B. 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

    C. 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

    D. 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 国家的统一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 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黄宗羲认为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告诫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上述思想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D. 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洋务运动期间,“塞防论”与“海防论”争论不止,到19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才建成了五只各自为政的舰队,后多年未添置新的舰船,这几只水师分属不同政治势力,实际上清朝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海军。这反映了

    A. 晚清集权政治开始受到冲击

    B. 海权论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C. 派系林立导致国防策略失败

    D. 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开始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 “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前苏联学者涅尔谢相茨在其著作中提到:“苏格拉底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等的雅典平民的万能;有一次,他在讲到马匹不足时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材料表明苏格拉底

    A. 主张用其他的政治形式代替民主制

    B. 认为有钱的人就是最好的统治者

    C. 主张不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参与政治

    D. 认为民主制必须加强公民政治修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

    A. 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 贯彻”双百”方针

    C. 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格兰特在《科学与宗教——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中写道:“研究物理世界意味着研究上帝的创造物,研究上帝则意味着了解世界。追求、发现、阐明自然规律的效果,足以显示上帝造物之奇妙与思虑周详,这一神学动机为整个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大的驱动力。”作者意在说明

    A. 宗教改革影响了人类价值取向

    B. 基督教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C. 理性崇拜与宗教信仰同步共生

    D. 科学发展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严复认为天下大道是相通的,例如,他认为,斯宾塞的社会改革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由材料可见,严复主张

    A. 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为两截

    B. 主动接受自然进化

    C. 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强国之道

    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A.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事耕作

    天象气侯时间

    山川河流方位

    战争兵器

    服装居住

    交通

    文化娱乐

    宗教

    数量物性

    比值(%)

    20

    17

    15

    9

    7

    8

    7.7

    3.6

    3.1

    3.6

    3.6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 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 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 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D. 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报告批评了党内那种否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现阶段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论断

    A. 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确立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

    C. 意味着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

    D. 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传承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科幻片《星际穿越》是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科学理论的具体形象的表达。该理论的提出

    A.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 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是19世纪末出现在西方刊物的政治漫画,其场景似是两个实力极不相称的人的搏斗。左为骑在火车头上的重装骑士,其徽号为“monopoly”(垄断)。

    右为骑在瘦马上瘦弱的赤脚男子(劳工)手持铁锤。作者试图以此漫画说明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无产阶级不畏强权暴力

    C. 垄断资产阶级操纵政治

    D. 自由放任思想的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些画家特别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这种美术风格始于

    A. 新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后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  沈家本(1840-1913年),浙江吴兴人。幼习儒学经典,“好深湛之思”。1864年,任刑部郎中,开始学习法律。1902年接受谕令着手法律修订工作,开始了清末法律改革。……在修法过程中,他以“会通中外,兼采古今”为原则。积极组织力量,翻译西方法律,聘请外国法学家充当法律顾问和派员赴外国考察。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培养专门司法人才。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等一系列法律。新法从内容上确立了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传统古代法律“诸法合一”的法典编纂形式。同时引进了一系列诉讼原则和诉讼制度,体现了程序法律部门的近代化。新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遭到了旧观念旧势力的抵制,但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的路线图,沈家本也被誉为“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法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王朝,其制度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西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的。各阶级内部有较细的等级划分。《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役使)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台。”其中王、公、大夫为贵族,士为最低等级的贵族。士以下为奴隶,奴隶又分为皂、舆、隶、僚、仆、台六个等级。平民又分为国人与野人。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特点,并说明背后反映的政治状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可是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孔子说,晋国大概因此要灭亡了。人民知道了法律,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族脸色,怎么能显出贵族的尊贵?

    ——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