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

    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人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

    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秦以前的政府,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哪种制度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并派遣官员管辖。行省的长官为丞相或平章政事,由其统领属下的路、府、州、县,掌管辖区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以及其他军政要务。这样设置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化地方权力 C.处理民族关系 D.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 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皇朝掌故汇编》记载:“雍正元年,世宗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建储,亲书名,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这一现象说明了

    A.乾清宫是紫禁城政治活动的中心 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乾清宫是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国家治理 D.解决了王国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以下表述不符合宋代经济发展的是

    A.白银大量使用,已成为主要货币 B.坊和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

    C.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D.商业活动已打破时间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论语》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吕氏春秋》则说:“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后者对孝的认识

    A.与前者本质相同 B.更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C.体现了时代潮流 D.更强调宗法血缘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

    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 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守仁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兄便是悌。”由此可见,王守仁认为

    A.致良知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动

    B.格物致知才能真正体悟天理

    C.致良知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D.发明本心要抛弃“三纲五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出发点是

    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写到的这件事发生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84年

    D.1900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辛丑条约》明确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这一规定

    A.引发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表明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 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孙中山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据此判断,这一言论出现在

    A.1894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鄂西、鄂豫陕、川陕等各根据地名称,可以发现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革命根据地基本都位于各省交界的边区。革命根据地的这种分布特点

    A.导致了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B.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C.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D.表明中共尚未找到正确道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7年3月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对共匪只可编其部队,而决不许其成立军部或总指挥部。”而到8月18日,蒋介石终于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这种变化根源于

    A.共产党力量的不断增强 B.日本侵略严重威胁国民政府统治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国内外各种抗日力量的不断施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40年3月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5月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牺牲;6月法国投降;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侵略计划;8月,华北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据此,百团大战的意义在于(  )

    A.正面战场以阵地战主动出击日军 B.敌后战场以游击战主动出击日军

    C.克服投降危险助长敌后军民声威 D.国民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当照片中人们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另一场击溃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统治的战役刚刚结束。“另一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准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新儒家贺麟说:“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乃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旧道德与新文化不能兼容

    B.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对儒学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对传统文化进行全盘的否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上世纪50年代有这么一首民歌:“从南门到北门,进东门出西门,家家户户无闲人,昼忘食来夜忘寝:老人送砖砸石子,儿童就把缸渣寻,妇女在碾耐火土,壮年在砌高炉群,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该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动三大改造的热烈进行 B.体现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

    C.贯彻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最初,我们的许多干部都想不通。我们为什么要放弃集体生产共同富裕的原则而去走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不是我们曾经反对的资本主义道路吗?然而,群众却非常热心。”文中“干部想不通”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更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这论断的意义在于

    A.纠正了长期“左”倾错误 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指出了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 唐末农民战争

    B. 朋党之争

    C. 宦官专权

    D. 藩镇割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意义是(   )

    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B.巩固了中央集权

    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 D.维护了国家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

    ——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年初,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冬至1940年春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同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接车发表演说,攻击共产主义,宣扬其专制独裁的假三民主义。有些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虽然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抗战不力表示不满,但对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战争的前途也抱有疑虑,有些人还企图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走另一条道路,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具备了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经历了两次失败、两次胜利的成熟的党.曲折而丰富的革命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深刻理解,使毛泽东有可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加以系统总结,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56年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开始听取国务院35个部门工化,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总共持续了四十三天。就在这同一天,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开幕。会议期间,暴露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这对正在照此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要引起高度重视。毛泽东说,苏联走过的弯路?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他强调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其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毛泽东发表的重要文章及其主要内容,并简析该文章发表的历史条件。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