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些做法有利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进一步完善选官制度

    C. 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国家权力在乡村的渗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A. 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 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 外儒内法,大一统

    B. 无为而无不为

    C. 仁为本,为政以德

    D. 礼法并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明理的经(儒家经典)和用来记事的史(史书)关系密切。明末以来以章学诚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六经皆史”,认为道不离器,理不离事,反对离事言理。这个观点反映了

    A. 程朱理学进一步发展   B. 理学的空谈受到批判

    C. 理学为史学服务   D.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A. 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 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 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 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35年,道光帝发布上谕称:“从来民风之纯朴,由于士习之端谨。凡有教士之责者,不徒课以文艺,务在敦崇实行,严为旌别,以树风声。”道光帝发布该上谕的根本目的是

    A. 改善社会风气以维护清朝统治

    B. 发动民众监督以整顿吏治

    C. 整顿民风以端正士入学术风气

    D. 提高程朱理学的社会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末思想家唐甑说:“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海内之兄弟,死于机值,死于玩美,死于虐政,死于外暴,死于内现,将及村父、酸及国家。当此之时,束身镅心,自调条滑。世既多难,已安能独贤!”这则材料(   )

    A.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   B. 继承先秦的民本思想

    C. 讽刺儒学家长期以来空谈义理弊端   D. 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C.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D.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C.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期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 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B. 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D. 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墨子

    ②孟子

    ③老子

    ④苏格拉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这两种文化传统

    A. 存在价值观念的相互对立

    B. 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

    C. 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

    D. 都受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记》和《汉书》都是我国古代早期带有开创色彩的史学著作。司马迁作《史记》,斥责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班固的《汉书》则推翻了这种认识,认为“武帝之雄材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种情况表明

    A. 历史认知应该坚持多元史观

    B. 社会的思想结构发生了变化

    C. 批判的精神在《史记》之后断绝

    D. 《汉书》背离了史学的讽谏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古代思想史把魏晋称为玄学时代,隋唐为佛学时代,宋明为理学时代。那么春秋战国、两汉、明清之际分别可称为

    A. 子学时代、实学时代、经学时代

    B. 子学时代、经学时代、实学时代

    C. 实学时代、经学时代、子学时代

    D. 经学时代、子学时代、实学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 地方吏治废弛

    B. 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看,两人的主张

    A. 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 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 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D. 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末清初,关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 传统儒学地位被彻底否定

    C. 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 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朝天顺年间,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城,下狱审讯,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

    A. 民族气节

    B. 克己复礼

    C. 宋明理学

    D. 依法治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

    A. 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

    B. 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

    C. 否定帝权

    D. 提倡法治和众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 它主张“仁政”

    B. 它主张“天人感应”

    C. 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 强调“重义轻利”   B. 心学由此产生

    C. 有学者否定君主专制   D. 市民文化中出现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名著《中国问题》中总结出中国文化存在三个特点(如下图所示),这些特点是造成中国文明独特形态的重要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