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7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63 题
简单题 30 题,中等难度 3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63 题
  1.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 分封之制

    B. 郡县之制

    C. 郡国并行

    D. 行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 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 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根据如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 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 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 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 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题文)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如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国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 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B. 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C. 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 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 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元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 地方无选举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A. 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 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 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 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 江浙行省   B. 宣政院

    C. 中书省   D. 澎湖巡检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建立内阁

    C. 主张加强相权   D. 反对三省六部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唐朝的吏部

    C. 宋朝的枢密院

    D. 明朝的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在周代,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这一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题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 队形操练   B. 武艺训练

    C. 阵法演练   D. 习惯养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 颁布附益之法   B 设置转运使   C 推行募兵制度   D 实施行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女性地位低下

    B. 婚姻讲究门第

    C. 择婿方式独特

    D. 大臣拉帮结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题文)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A. 太尉

    B. 皇帝

    C. 郡守、县令

    D. 丞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6. 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 瓦解宗法体系   B.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7.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8. 如图为历史上某个朝代鼎盛时期的疆域图,该王朝统治期间,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这个朝代是

    A. 秦

    B. 西汉

    C. 东汉

    D. 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9.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0. 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 汉代益州郡   B. 唐代扬州

    C. 宋代扬州   D. 元代顺宁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1.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 汉长安   B. 唐长安

    C. 宋汴梁   D. 元大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2.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

    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3. 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