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8 题,其中:
单选题 4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0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44 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材料反映了

    A. 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B.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科技进步助推商业活动

    D. 民间私印动摇统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 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 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 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 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人民日报》盲目模仿苏联《真理报》,久而久之,报纸文风僵化、观点单一、版面呆板;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后,一扫过往的教条主义文风,充分表现了独立思考与发表意见的自由,多种文学形式也纷纷见诸报端。这一变化表明

    A. 思想解放推动文化繁荣

    B. 政策转变影响文化发展

    C. “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 外交政策左右文化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反封建反专制的崇高理想

    B. 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

    C. 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

    D. 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B. 社会发展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民主法治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D.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将“农民战争史”和“儒法斗争史”改回中国古代史,“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改回中国现代史,“国际共运史”改回世界史。上述课程调整体现了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成果

    B. 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影响

    D. “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人们渴望世外桃源的理想和追求,而《西游记》则塑造了敢于反抗斗争的孙悟空形象。两者都反映当时

    A. 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

    B. 市民阶层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C. 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D.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极大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 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 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7世纪,徐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

    A. 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

    B. 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C. 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

    D. 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时期,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该材料旨在说明

    A. 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

    B. 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C. 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

    D. 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A.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位科学曾说:“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是

    A. 牛顿

    B. 伽利略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A. 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

    B.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 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

    D. 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称:“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宗教改革

    A. 将人文精神发展到了理性阶段

    B. 适应了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需要

    C. 彻底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D. 是一场群众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有人曾问《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戈多究竟指什么?他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因此评论家们作出各种解释,有的解释为“上帝”,有的解释为“死亡”。贝克特的回答反映出

    A. 对自由理想的向往歌颂

    B. 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C. 对人性解放的追求渴望

    D. 对现代文明的苦闷迷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文献出处

    “回纥纵掠坊市及妆、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旧唐书•回纥传》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全唐诗》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宋代《渑水燕谈录》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A.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B.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C.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D.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近代欧洲的某个时代,乐观的情绪渐成主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成为座右铭,君主们普遍以“开明”自居。这个时代可能出现于

    A. 智者运动影响下的希腊

    B. 文艺复兴陶染下的英国

    C. 宗教改革劝化下的德国

    D. 启蒙运动洗礼下的法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 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 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

    C.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D. 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6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

    A. 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B. 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

    C. 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

    D.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 课程设置多样化

    B. 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 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D. 向社会下层扩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C. 已具有一定的平民化趋势

    D. 受到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

    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 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 由于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有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汉赋和唐诗

    B. 话本和小说

    C. 风俗画和文人画

    D. 元曲和京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这种局面的出现,实质上反映出当时

    A. 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

    B. 思想解放风起云涌

    C. 经济中心的日趋南移

    D. 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与该诗是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A.《向日葵》                  B.《格尔尼卡》  

    C.《自由引导人民》              D.《伏尔加河的纤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这样解读:权力是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进行,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家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自由平等

    C. 三权分立

    D. 社会契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B.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确立

    B. 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C. 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D. 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 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B. 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C. 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20世纪初,“康德的认识论受到了中国学者的重视。介绍和传播康德思想是学术理论的中心内容”。梁启超、严复、章炳麟、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参与其中。这表明康德思想

    A. 促进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B. 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

    C. 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深入发展

    D. 代表了欧洲启蒙思想的精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

    由此可见蒋介石

    A. 怀疑三民主义

    B. 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 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1956年春,有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谈到他不同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毛泽东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毛泽东的做法

    A. 反映了毛泽东讲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B. 阐释了毛泽东提倡的“百花齐放”的内涵

    C. 意在实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想

    D. 落实了毛泽东“百家争鸣”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B. 完成了拨乱反正

    C. 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打破了思想束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A. 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

    B. 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C. 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 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国门洞开之后,中国也逐步走上学习西方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指定法律……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指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1)材料一中推动“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被人认识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董仲舒认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张载认为“天人合一”,程颢认为“天人不二”。据此可知宋代理学

    A. 主要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

    B. 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C. 继承并发展汉代儒学思想

    D. 以“格物致知”为认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夫天理者,理欲也。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

    ——戴震《理》

    材料二  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

    材料三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并时时意识到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1934年林语堂《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漫画:《猿家天下》(图中灯上为“共和”两字)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改组之能成功与否,全凭各同志之能否负责联络与努力奋斗而定之。若能如此,则中国事业大有可为,我国人民身受十三年的痛苦,吾党此次应在最短时期内解放之,将国家障碍完全消灭。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致力于民生主义的原因。“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是否表明中国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遇了怎样的挫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发起的思想运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我国人民身受十三年的痛苦”,孙中山在思想和政策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对中国革命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