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18 题,材料分析题 6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

    B.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

    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了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增长。在一个地方,1689年8磅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这个席位却花了900磅。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有名无实

    B. 议会为贵族所控制

    C. 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D. 议会权力得到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8 题
  1. 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A. 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 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 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 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 民贵君轻的主张

    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 克己复礼的思想

    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挑战,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

    B. 宣扬理性主义

    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利益

    D. 强调个人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 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 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材料主要体现出秦朝

    A. 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

    D. 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 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 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 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安史之乱后,淮南道、江南道水灾频次记载明显增加,史书中还多次出现江南西道暴雨山洪的记录。据此可知

    A. 经济严重衷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A. 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皇帝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D.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己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

    A. 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 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古代的人们认为,黑、白、红、青、黄五种色彩分别对应北、西、南、东、中五个方位,以下是某古城四座门楼上的“镇门神兽”,位于北门的应是

    A. 青龙

    B. 白虎

    C. 朱雀

    D. 玄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 儒法并用成为汉晋时期的主流观念

    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可法的公正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户籍制度不合理

    B. 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D. 移民制度的僵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下表可知

    时期

    规定

    曹魏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A.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B.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C.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D.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那些程序?

    A.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要想揭开“纱幕”而实现“人”的解放,欧洲人首先要做的是

    A. 推翻王权统治

    B. 宣扬人文主义

    C. 否定宗教神权

    D. 注重内心反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史学家陈垣以某人考订杨贵妃年岁为例,指出三项缺失:一、册寿王妃(杨贵妃原为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二、杨贵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三、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陈垣以此为例,说明研究历史问题,应该重视

    A. 具有证据意识

    B. 得到历史真相

    C. 广泛搜集史料

    D. 运用可信史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6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下图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王乃耀提出英国自16世纪“封建贵族阶级在来势猛烈的圈地运动中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大贵族日趋没落,中小贵族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资产阶级化。”“在18世纪期间,就整个世纪平均数而言,大约有一半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加入了无产阶级,……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材料二:1850年,普鲁士政府颁布《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法》,允许农奴以高额赎金赎免劳役和其他封建义务。这时期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营变成一种过时的、不再有生命力的经营方式。到了19世纪的最后20年,美洲和印度的廉价粮食充斥整个欧洲市场,全欧洲的农业经营方式在竞争下失败了。

    ——摘引自张新光《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历史终结及其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英国社会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德国农业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美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以来美国选举资格的规定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综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秦汉以后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年6月4日,美国提前发觉日本海军计划,并伏击日本舰队,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以上材料数据引自《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海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战役的背景,并指出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战役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伏尔泰(1694—1778年)实际上是启蒙运动的化身,他用各种各样的文学形式对广泛的主题进行评论。伏尔泰最大的成就可能是在先前笛卡尔主义盛行的法国支持了英国式的经验主义。这不仅意味着他鼓动法国思想家接受牛顿的得到经验证实的科学体系,而且也意味着他鼓励他们在知识倾向上减少一些抽象的和理论的东西,更多地解决日常问题。

    伏尔泰致力于评论当时的问题,是公民自由的热心代言人。在这方面他的战斗口号是“清除丑行”,所谓“丑行”指各种形式的镇压、狂热、偏执。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认为“因为意见不同而迫害他人的人与怪物无弄”。因此,他在给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后来一直被作为个人自由的最高原则。在所有的偏执中,伏尔泰最痛恨宗教偏执,因为它完全建立在愚蠢的迷信基础上。伏尔泰也常常抨击世俗国家实行专制统治。特别是他认为英国的议会制度比法国的专制制度更可取,同时国家的政策导致无意义的战争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就是犯罪。

    伏尔泰作为乐观主义启蒙原则的宣传家使他的思想——通过“清除丑行”使人类迅速向前发展对那一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