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3 题,其中:
单选题 40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40 题
  1. 在反思满清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

    A. 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

    B. 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C. 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

    D. 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末废科举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纷纷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乱象。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

    A. 加快了清末立宪运动的进程

    B. 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 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 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 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题文)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至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士途径   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 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 “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 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 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明是海军学校,却要叫水师学堂。这不是一个称谓的问题,背后,体现的是一个特别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新的东西,每每要被旧的压着,戴一顶旧帽子才能存活。”其体现的是

    A. 欣然接受器物层面的西化

    B. 讽刺“中体西用”的局限

    C. 反对洋务派的变革尝试

    D. 认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亡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人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

    A. 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B. 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 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

    D.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据此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

    A. 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

    B. 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

    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

    D. 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记载,科举制在唐初有进士(诗赋)明经(儒家经典)明算(数学)明法(法令)等科并行同考,而到后来,仅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此变化

    A. 反映了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B. 说明科举较注重行政能力

    C. 不利于实用性科技的发展

    D. 体现了科举制的日益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心理的主要影响是

    A.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B. 糅和各家思想的新儒学诞生

    C. 大一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君主注重儒家思想教化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 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B. 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 “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D. “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C.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 民主意识的萌发

    C. 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出,当时

    A. 政治构想都具存创新的性质

    B. 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

    C. 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

    D. 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所以古代最高统治者称为‘王’。并且斧钺为礼器,更象征王者之神圣。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了儒家仁、义等道德规范

    D.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说明

    A. 百家融合的趋势

    B. “尚同”的治世理想

    C. 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

    D. 依法治国的合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

    D. 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唐末到北宋五子,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①理即天道

    ②心即理也

    ③君权神授

    ④经世致用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新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C. 吸收了佛教思想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 君主专制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B. 应建立平等的君臣关系

    C. “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D. 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出现以上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氛围

    B. 师徒传承的保守传承方式

    C. 长期战乱导致政局动荡

    D. 生产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汉字书体中得名源于书写材质的是

    A. 金文

    B. 小篆

    C. 隶书

    D. 草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 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

    B. 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 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 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下图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 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B. 运用了北方流行的的散曲曲调演唱

    C. 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 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聘请美国传教士翻译瑞士法学家滑达尔所著《国际法》有关违禁品章节,并两次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致函,从《国际法》角度指出鸦片贸易的罪恶与不合法性。这反映了林则徐

    A. 与英交涉方式符合时代要求

    B. 完成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 引发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D. 对西方近代法学了如指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C.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揭示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B.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这表明

    A. 新文化运动后期存在盲目和浅薄问题

    B. 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C. 新文化运动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

    D.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没有进步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这一认识反映了

    A. 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B. 一战丰富了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C.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 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19—1920年,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对华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等。宣言中将“中国国民”列在政府之前,行文中也以“中国国民”为宣言对象。苏俄此举旨在

    A. 支持中国的反帝斗争

    B. 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C. 向中国输出革命

    D. 加强与北洋政府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学说

    B.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这说明

    A.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

    B. 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

    C. 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

    D. 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

    B.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论持久战》→《论人民民主专政》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D. 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遵义会议→《新民主主义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要求: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材料三: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3)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