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9 题
  1.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 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 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C.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孟子》有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这可知,孟子主张(  )

    A. 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B. 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C. 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   D. 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

    A. 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   B. 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

    C. 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   D. 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世界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全球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个派别是(  )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孔子“删诗书”,把周以前的很多礼法典籍等都烧了。而秦始皇“焚书”,六经皆毁。两者都(  )

    A. 是专政的一种手段   B. 是破旧立新追求社会进步

    C. 代表不同阶层的意识形态   D. 是传播思想的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B.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C.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

    A. 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   B. 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

    C. 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   D. 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汉仪注》记载:天地有大变时,皇帝派侍中持节赐死丞相。这种情况虽没有发生几回,但此后逢着天变把丞相罢免还是常事,就是不当权的也往往免不了这个责任。这主要反映了汉代(  )

    A.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B. 君权采取措施压制相权

    C. 君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D. 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董仲舒认为:“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种观点客观上(  )

    A. 确立君臣之礼的原则   B. 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C. 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保证了皇帝独尊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儀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亳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宜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  )

    A. 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   B. 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

    C. 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   D. 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

    A. 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B. 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 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 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以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其原因主要在于(  )

    A. 八股取士的实施   B. 政府选官的需要

    C.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 社会主流思想演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 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

    C. 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 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

    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C.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

    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  )

    A. 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   B. 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

    C. 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   D. 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  )

    A.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   B.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

    C. 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   D. 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顾炎武在《顾亭林诗文集》中说:“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据此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明道救世   C. 忠君爱民   D. 知行合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祖冲之的数学著作,在唐宋时失传。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康熙以后便无人过问,直到近代才从日本翻印回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

    C. 历代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艰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国人的哲学观、自然观还停留在简单的“天人合一”,甚至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的阶段。由此可见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因素是

    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就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关。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寻求物理规律   B. 重视实用性

    C. 是经验的总结   D. 领先于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艺术手法的传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的“美人”是屈原借以表明心志的比喻。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屈原通过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 追求小康社会的理想   B. 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 渴望国家富强的情愫   D. 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曾经在不同时代各领风骚。这种演变趋势,最能说明(  )

    A. 民族融合逐渐加深   B. 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C. 选官制度明显变化   D. 城市经济日趋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文以载道的桎梏中挣脱出来的明清传奇文人作家,表现出两种创作倾向:一是张扬言情,一是调和情理。他们文学观念的波动犹如钟摆,时而偏向载道,时而偏向言情,但终归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的平衡状态。”这表明明清文学(  )

    A. 具有离经叛道的时代特色   B. 以张扬个性为其主要目标

    C. 仍然受到理学的较大影响   D. 以传奇作为主要表现形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学者刘再复认为:从儒的视角看,贾宝玉是拒绝表层儒(君臣秩序)而服膺深层儒(亲情)的“赤子”;从道的视角说,他是不为物役也不役物,逍遥自在的“真人”;从释的视角说,他是一颗天人无分、物我无分、尊卑无分、清新无染的大慈悲之“佛心”。该学者的主旨是(  )

    A. 认为贾宝玉是儒家伦理的反叛者   B. 认为贾宝玉是道家主张的认同者

    C.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贾宝玉是谁   D. 认为贾宝玉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苏轼作《枯木竹石图》(见下图),以枯木、怪石、从竹等为题材,并自题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搓岈生竹石,森然御作不可回,写向看家雪色壁。”该图(  )

    A. 反映生活的真实和情趣

    B. 体现豪放飘逸的境界

    C. 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D.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指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下列史实中,与上述材料表述不符的是(  )

    A. 词成为当时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   B. 民间兴起抒情叙事兼长的散曲

    C.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D. 书法开始兼具审美与实用的功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古书多以绵长的卷轴形式呈现,到宋朝则多为单页,并“作蝴蝶装,直立架中如西书式,糊浆极坚牢’’,藏书者也随之显著增多,家藏万卷甚至十万卷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革新

    B. 造纸术的改进

    C. 重文轻武政策

    D. 科举制的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解释“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端,《诗经》是先秦诗歌的代表。它反映了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生活。《硕鼠》、《伐檀》等诗讽刺了腐败的统治者,表现了反抗的心声;《采薇》、《君子于役》等诗反映了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忧伤;《七月》等诗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表现了天人和谐的意识。

    ——摘自梁珂《论文化的时代性》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诗经》的特点。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四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农家、船家及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妃嫔

    出现人数

    21

    142

    52

    42

    6

    25

    8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3)据材料四,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名画《事茗图》(作者:唐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残缺名画作品提出一条修复建议,并说明修复理由。(要求:所提建议及理由不能背离原画特征,符合史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