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6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判断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明代有人说:“致富之术无他,在去其五贼而已。五贼者,仁义礼智信也。五者有其一,则穷鬼随之矣。”这反映出当时

    A. 封建纲常礼教已被颠覆   B. 儒家伦理精神渗透进商业道德

    C. 商业运作方式发生改变   D. 商业精神与儒家伦理出现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 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 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

    D. 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力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室南渡之后,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加强了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使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

    A. 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 推动理学确立官方哲学地位

    C. 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 南辕北辙

    B. 大同小异

    C. 水火不容

    D. 大异小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如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这表明他

    A. 重视自然界和社会规律的揭示

    B. 肯定三纲五常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C. 具备近代社会的“民权”意识

    D. 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 老子

    B. 董仲舒

    C. 李贽

    D. 梁启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 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 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 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 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

    A. 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D. 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他说,良知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上述材料中的“他”是

    A. 王阳明

    B. 李贽

    C. 黄宗羲

    D. 顾炎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时代,儒家学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但是,这绝不是说,儒家学说赢得了所有人的赞同:对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人来说,儒家学者的积极实践活动只是在浪费精力”。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们

    A. 坚决反对一些人对儒家的贬低

    B. 为提高儒家学者的地位积极努力

    C. 对儒家学者们的实践并不支持

    D.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有学派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该主张

    A. 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强烈要求

    B. 体现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C. 导致了世卿世禄局面的瓦解

    D. 是社会进步的重大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在研究政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主张。“法”是君主制定的成文法,“术”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据此推断,“势”的本质含义应为

    A.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 贵族政治不断崩溃的政治形势

    C. 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

    D. 结束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 适应皇权的需要

    B. 倡导重德修身

    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 维护纲常名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

    A. 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 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 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 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版本高中历史课本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第1课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2

    第2课宋明理学……7

    第3课家族制度与君主政治……12

    第4课礼制规范……17

    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22

    A.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B.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C. 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

    D. 宗法对古代观念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历史学家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A. 儒家  法家  道家

    B. 墨家  儒家  道家

    C. 儒家  法家  墨家

    D. 道家  儒家  法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这段材料指出

    A.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

    B.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

    C.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不幸李氏(李贽)于晚明专制政府恶化之时,上则权臣逆阉专国,下则科举道学坏才。愤世嫉俗,养成满腔郁勃不平之气,激荡发泄……”作者认为,李贽的思想

    A. 已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B. 反映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

    D. 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对以上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矛头直指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启蒙色彩

    B. 否定帝权,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C. 猛烈批判君主制度,有利于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

    D. 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关于诸子百家形成的源头,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这样写道:“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据此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的原因是

    A. 卿士阶层的瓦解

    B. 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

    C. 铁犁牛耕的推广

    D. 周王室的衰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 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 儒学地位得以提升

    C. 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

    D. 焚书坑儒余波未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白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B.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C.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

    D.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基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年9月28日为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举行了隆重的祭孔仪式。除山东曲阜外,还有我国上海、浙江衢州、云南建水、甘肃武威、香港、台北及韩国汉城、日本足利、新加坡韮菜芭、美国旧金山、德国科隆等地都举行了祭祀活动。 中央电视台从当日上午8点开始首次对“2005全球联合祭孔”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以曲阜为主会场,中间插播其他地区祭孔的场面,祭孔成为了全球一大盛事。一年一度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同时进行,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国际儒联、中国孔子基金会等主办。

    材料二  选自山东曲阜祭孔主会场的一幅画面

    材料三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专电(记者 董学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一说为什么全球会有这么多的国家与地区联合祭孔?

    (2)材料一中说到本届国际孔子文化节主办方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的一个重要组织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参与主办?

    (3)据材料三,你认为国际“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将会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