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公元前444年,雅典在西西里岛建立殖民城邦,普罗塔戈拉为图里翁城起草了法律。苏格拉底称赞他是“我们活着的人中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因为普罗塔戈拉(  )

    A.凸显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C.认识到法律的社会功能

    D.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虚假的善功称义,认为称义不在于善功,而是上帝白白地给人的恩典,只要内心信仰虔诚,人人皆祭司,均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马丁·路德的这些言论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B.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D.使人们获得宗教信仰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的全新选择是(   )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组建新的政党

    C.学习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D.开展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1956年中国领导人的部分言论。据此可知,当时中国领导人(   )

    1

    毛泽东指出: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照抄别国经验是危险的,会吃亏上当

    2

    刘少奇说:“凡是能独主思考的人就不会跌跤子,凡是照抄的,就会犯错误”

    3

    周恩来提出:不应硬搬别国的经验,即使别国成功的经验,也须有所选择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外部环境 B.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C.学习苏联经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D.坚持务实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创作于1935年并在1929年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魔山》,运用大量意识流及时空交错等写作技巧,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命运及爱情、疾病和死亡等问题,但对资本主义只是唱挽歌,并无实质性的批判意味。该作品(   )

    A.直面现实社会黑暗 B.带有反传统的特征

    C.歌颂了命运与爱情 D.反思理性王国弊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传统儒家把天看成是一个有意志的天,而荀子认为天是一个自然的天、物质的天。荀子的这种思想明显受到道家天道观的影响,但又摒弃了道家天道观神秘主义的成分。荀子这一思想(   )

    A.折射出儒家正统地位动摇 B.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C.背离了儒家的核心观点 D.具有客观唯物主义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东汉光武帝刘秀确立了贵族阀世袭制度,意识形态上主张尊亲世袭制度的古文学派逐渐流行,遂与今文学派并列成为主流学术。古文经书也成为选荐官僚的准则,而今文经学反而逐渐式微,成为少数人的秘传家学。这反映出(   )

    A.儒学发展深受政治影响 B.儒家思想流派的分化

    C.东汉经学发展成果显著 D.古今经文学冲突严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陆九渊主张“吾心即是宇宙”,认为治学应“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卿”。据此推知,陆九渊(   )

    A.否定传统儒学权威 B.强化理学官方地位

    C.认可实践获得知识 D.重视自身内在修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清之际的唐甄在《潜书·远谏》中愤然地说:“川流溃决,必问为防之人;比户延烧,必罪失火之主。至于国破家亡,流毒无穷……非君其谁乎?”这表明唐甄(   )

    A.冲破了封建伦理纲常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D.是明清主流思想的代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被推定为洪武二十二年绘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大明混一图》,北起蒙古高原,南至爪哇岛,东至日本,西至欧洲与非洲。比欧洲人之地理大发现,先绘出了南非的“三角形”,早约百年,也反映了14世纪末中国人更为开阔的世界视野。材料反映出(   )

    A.明朝“经世致用”思想的普及 B.中国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古代中国航海地理知识先进 D.明朝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他们在画面上涂抹了更多的主观色彩,无论是简括的大斧劈皴法,还是边角式的取景模式,主观之“意”日益凸现。此类绘画(   )

    A.写实性较强 B.具有世俗趣味

    C.凸显市民风趣 D.讲求神韵意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不完全统计,《全宋词》中除依托宋元话本小说中的女词人不算外,尚有女词人83人,词200余首,而先秦、汉魏六朝至唐代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女作家总共不超过33人。宋朝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B.教育性别差异的打破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型 D.安定统一的社会形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康有为说他读了《海国图志》之后,进而“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日本在明治时期推行的立宪政治。也受到《海国图志》中赞扬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据此可知《海国图志》(   )

    A.在中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B.主张发展民主宪政

    C.有利于近代意识的觉醒 D.崇尚西方启蒙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开辟专栏,发表“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的言论。梁启超这些言论旨在(   )

    A.造就新式国民 B.唤醒民族意识

    C.发动群众革命 D.推进变法维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朱元璋在《谕中原檄》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到了近代,与此相似的口号再次被人提出。这个人是(   )

    A.魏源 B.孙中山 C.胡适 D.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李泽厚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在矛盾性造成其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个矛盾就是新文化运动者想通过宣传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来达到一个救亡图存的集体性目的。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学习外来文化一定要与国情结合 B.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毫无益处

    C.西方思想不符合近代中国的需要 D.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明确指出:无论是在对邓小平生平思想的研究中,还是在对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研究中,“南方谈话”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学者做出上述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南方谈话”(   )

    A.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推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C.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构想

    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的主色调是“红色”。以回顾革命战争岁月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经典小说”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实绩,文学创作中普遍洋溢着乐观歌颂的情绪,在思想和风格上皆具备鲜明的“一体化”特点。这一状况(   )

    A.是“左”倾错误的体现

    B.实现了文学自由发展

    C.反映了文学的空前繁荣

    D.体现了时代发展烙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52年,国家教育计划按照产业部门、行业甚至是按产品来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例如拖拉机学院、坦克系等),以及确定招生和学生分配。此举(   )

    A.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B.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C.改变了教育落后的局面

    D.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伏尔泰高度评价路易十四、伊丽莎白等强权人物是“愿意为善的专制国王”;同时也发现,不仅王权,其他任何权威也都“暗中伤人”,从而得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的结论。基于此,伏尔泰(   )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出了分权思想

    C.抨击封建特权 D.倡导君主立宪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出版,强烈地冲击了《圣经》的创世论,但达尔文本人并没有遭到塞尔维特(16世纪中期,他的观点被天主教徒与基督教徒视为异端邪说,宗教裁判所对他进行缉捕并判处火刑)一样的命运,其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B.当时欧洲宗教势力已非常弱小

    C.进化论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

    D.进化论解除了人们的思想禁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895年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用大量篇幅普及科学知识,许多科普书籍成了热销书,科学发现成为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   )

    A.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科学和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观念更新 D.科学知识逐渐被庸俗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顶峰,贝多芬在该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之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用独唱、合唱和管弦乐队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该交响曲(   )

    A.展现了本国民族特色的文化 B.渗透了理性主义思想

    C.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D.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做多幅的描绘。在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打发瞬间的感觉。”下列作品与“他”的画作风格类似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因为他相信。人只有依靠自知之明,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生活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

    ——摘编自韩庆祥、王勤《从史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必须要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因而启蒙思想家所掀起的启蒙运动,使18世纪成为“哲学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光明的时代”“批判的时代”。

    ——摘编自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幸福观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幸福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幸福观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以后,士大夫们胸怀重振儒学的文化使命,抵制佛、道两家的思想,倡导复兴儒学、创立理学,这一文化思潮的发展需要借助私学教育机构。而书院的形成正适应了这种文化思想发展的需要。书院保持了传统私学自由讲学的特色,满足了新兴学术思潮发展的需要。官学限制了其文化创新的功能,新儒家学者于官学之外另建书院。标榜新的教育宗旨,以补充官学教育的不足。

    ——摘编自朱汉民《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

    材料二 清末书院变革概况

    阶段

    性质

    时期

    历程

    学院与学堂的关系

    存在关系

    名实关系

    新旧关系

    第一阶段

    书院改革

    洋务运动时期

    改革传统书院、新设书院学堂

    通用并立

    名异实同

    无新旧关系

    第二阶段

    书院改制

    维新运动时期

    维新派书院改制的实施与失败

    立场对立

    名实争辩

    有新旧之别

    清末新政时期

    统治者书院改制的重启与完成

    学堂取代书院

    名实各异

    完成新旧更替

    ——摘编自郭强《近代中国书院变革的二维关系及发展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书院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书院变革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原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文革”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重新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材料二 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结合,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读读你从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不只是技术本身的进阶升级,更代表人类社会的进步。换言之,任何技术都是基于人类的需要,终究也是服务人的;人类社会只会因它而更加受益。在这里,技术就是进步的同义词。……似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在技术发展出现后,通过毁灭技术,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

    ——摘编自[德]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一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有关史实加以说明并得出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