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6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6 题,选择题 2 题,其他题 35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3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课文中作者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其“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阅读全文,说说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数不尽的萤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瞳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已知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萤火虫还是血吸虫病的防疫助手。水生血吸虫的幼虫吃包括钉螺在内的螺类,而钉螺正是血吸虫的唯一宿主。萤火虫体内的腺苷磷酸,可作为一种优异的检测剂来检测水的污染程度。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萤火虫展览热,千里迢迢从外省引入萤火虫,然后在公园放飞。但萤火虫的很多种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栖息地聚集、交配,即使栖息地遭到破坏,也不会迁往别处。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几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长途迁徙,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它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就更是不可能了。不少专家为此呼吁:与其引进萤火虫,不如改善自然环境。

    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靠人工引进不能“引”来它们的回归。萤火虫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因而要靠自然来解决。而且,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如果做到这一点,引来的肯定不只萤火虫。萤火虫如是,熊猫如是,白鹳也如是……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1. 为保护萤火虫,我们要注意萤火虫的哪些习性?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6 题
  1. 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来说明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启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选出填入横线处恰当的词语。

    ①我________在雪后沙原的美丽景色里,没有跟他搭话。(陶醉/沉醉)

    ②注射剂十分有效,立竿见影,病人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_______。(神志/神智)

    ③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_________,看不起其他人,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自鸣得意/自命不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用“遗憾”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减词语)。

    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另一些东西,所以无论你怎么选,都难免会有遗憾,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让你做到十全十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地高考改革既不能急躁,盲目冒进,也不能畏葸不前,浅尝辄止。

    ②他从小就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由于某些原因,股票分析这一行业被搞得非常神秘,看起来高深莫测,让业余投资者敬而远之。

    ④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前来办事,他都是一本正经,公事公办,从不为了个人私事而徇私舞弊。

    ⑤在旧社会,这些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不得不落草为寇,在这一带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⑥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应接不暇。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宝库资源丰富,可以向西方推出的东西十分巨大。

    ②因此,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去粗取精尤其重要。

    ③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因为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文化输入。

    ④这一方面要靠挖掘,另一方面要靠内容创新。

    ⑤当前中国应该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但要面临一个思考:哪些东西能够走出去?

    ⑥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

    A.③⑤②⑥①④ B.①③⑤②④⑥

    C.③⑤①⑥②④ D.①③②⑤⑥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35 题
  1.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非常荣幸”“衷心感谢”等词语的运用是否得体?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55年,我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从本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奎宁③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④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衷心感谢评委会对我在发现青蒿素及其治疗疟疾的功效等方面贡献的肯定。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从没梦想过有今天这样的隆重时刻,我的研究被国际科学界称颂。

    1955年,我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开始了富有意义的工作,特别在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的那两年半中,我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那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宝藏,领悟了中国传统哲学有关人体和宇宙的精妙思想。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下,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髓,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青蒿素的发现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对此我深感鼓舞和欣慰。为此,我也衷心感谢为青蒿素发现和应用作出诸多贡献的中国同事们和国际友人们。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良药。我呼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对中医以及其他传统医学的研究,使之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种,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记录: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 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从分子到药物

    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受临床疗效的鼓舞,我们转向分离提纯,得到了抗疟的有效成分,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 ~ 157摄氏度的无色晶体——C 15 H 22 O 5 。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生长在北方的青蒿,青蒿素含量比较低,药物生产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项目”的大团队成员在四川找到了含量高的青蒿。

    1973年秋,我们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这样,我们终于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

    影响世界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收录。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我们“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

    1981年,联合国发展署、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赞助的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个会议上,我国关于青蒿素及其抗疟性的几个报告引起热烈反响。作为这个会议的第一个发言人,我做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随后这一报告在1982年公开发表。青蒿素的发现及疗效开始引起世界关注。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发展与超越

    青蒿素与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 a的效果提高近十倍。更重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我们团队后来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在过去十年,我们也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的疾病。《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记录了青蒿素发现的历史及我们在研究进程中所学到的知识。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如今,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这一疗法极大减轻了疟疾的症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特别是非洲孩子们的生命。

    中医药学的贡献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状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医药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我的梦想是: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的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种,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本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这样的记录: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把引用的内容删掉好不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我们使用通常的加热提取方式,也许恰恰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考虑改为低温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有效成分。改变提取方式后,抗疟效果果然大幅度提升!

    我们随后将青蒿提取物分为酸性和中性两大部分。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对感染疟疾的小白鼠和猴子百分之百的抗疟药效!我们终于找到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两段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青蒿素的发现,是我们研究进展的第一步。我们随即转向第二步:将这个天然分子变为药物。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协作下,我们确定了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1977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并迅速被《化学文摘》收录。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⑫用于治疗白血病颇具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有效的石杉碱甲⑬,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状的一种临床用药。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状,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和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应力⑯,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感化的形成。

    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很高兴在座的各位都是青年科学爱好者,作为一名老一代中药研究者,我愿意和大家分享在科学发现征途中的体会。大家知道,疟疾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重大传染病。药物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礼物。在研究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振奋人心的是,古代名医葛洪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论述给了我新的灵感和启示,引导我们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青蒿素的发现折射出东方和西方智慧的融合,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长久以来,中医药服务于中国和亚洲人民,毫无疑问,对传统医药的继续探索和发扬,会让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更加健康。

    作为地球人,我们同呼吸,我们共命运,我们也面临共同的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并不少见,疾病威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可持续发展,等等。既要关注人类的需求,也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科学工作者既要有自己的研究兴趣,也要关注人类的需求,并为此做出努力和贡献。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创新,社会在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为之共同奋力。

    以“梦想”结尾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本文写科研的同时,不忘提及科研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人说,本文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具体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

    本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为什么说“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它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请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池水的表面。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能够自己运动而困惑不解。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一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 -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这两段对鲤鱼的遐想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结合以上几段来看,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②,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谈谈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我”童年的第一件趣事与“我”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老师在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他死之后,他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这段话表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

    这段文字连用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写的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④。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池水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

    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⑦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没有考虑所要遭遇的困难,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我一直研究科学文献,最后我确信能够建造一台所谓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种加速器能把电子加速到数百万电子伏特(100万电子伏特是指电子在100万伏特的电场中被加速后所获得的能量)

    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首先,我购买了少量的钠22,它是一种能够自然地放射正电子(电子的反物质的放射性物质。然后我建造了一个云室⑧,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亚原子粒子⑨留下的踪迹。这样我就能够拍下好几百张由反物质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紧接着,我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包括好几百磅重的废品处理钢,在我的车间建造个230万电子伏特的电子感应加速器,这个加速器完全有能力产生一束反电子。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说服父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这种线圈将使高能电子的运动路径发生弯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妈妈“摇头”“困感不解”这细节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