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选择题 2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2 题
  1. 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 综合国力的提升

    B. 中美关系的缓和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改革开放的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 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 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 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7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A. 总统具有立法否决权

    B. 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C. 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 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A. 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

    B. 释放了政善中美关系信号

    C. 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D. 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该段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

    A. 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

    B. 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

    C. 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

    D. 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该诗最早可能创作于

    A. 1921年

    B. 1927年

    C. 1935年

    D. 1945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 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井田制开始瓦解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小农经济兴起   D. 家庭手工业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A. 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 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 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 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 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A.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 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

    C.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D. 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马克思理论的空想性   B. 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

    C. 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D. 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

    A. 它是在欧洲历史上最早爆发的大规模工人起义

    B. 它是在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工人自发的起义

    C. 它是工人阶级在毫无准备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D. 法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的程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2018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C.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D.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发动

    B. 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C. 推翻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

    D.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三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4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加强计划管理

    D. 发展乡镇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反映了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市场经济已取代了计划经济

    D. 加入WTO 使农产品出口激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

    A.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   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   D.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在这新增加的2000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1104万人,占总数的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依据史实说明美苏“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的表现。

    (2) 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雍正帝)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请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纳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田,没收财货……李仁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

    (2) 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严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清代乾隆年间徽州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小农经济逐步衰退

    B. 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C. 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D. 租佃关系普遍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