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单选题 26 题,非选择题 2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3 题
  1. 李约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

    A. 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C. 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这些诏书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A. 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相结合

    B. 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 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 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A. 经济大发展

    B. 政治大动荡

    C. 文化大繁荣

    D. 社会大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 使因行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

    B. 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设计

    D. 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A. “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中国由分裂到统一

    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商人地位提高

    C. 私田大量开垦

    D. 诸侯重视教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离迹师神”。上面说法符合哪一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

    A. 魏晋

    B. 盛唐

    C. 宋代

    D. 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由此可见

    A. 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

    B. 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

    C. 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D. 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得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齐民要术》

    D. 《金刚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进、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 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 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C. 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 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

    A. 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 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清末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表明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许多知识分子将它视为对启蒙运动的反弹,……甚至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它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安娜·卡列尼娜》

    D. 《等待戈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适应官方的治国理念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冲击了封建统治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因此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与“补课”,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新文化运动

    A.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的共同点是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④实事求是是他们思想的核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人说:“14~17世纪,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曙光,而中国则呈现出传统科技的晚霞。”能支持该说法的一组是

    A. 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与《天工开物》

    B. 电磁学的确立与《本草纲目》

    C. 进化论的确立与《农政全书》

    D. 相对论的提出与《梦溪笔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清之际一些独立特行的学者们作出了一些典范性成就,在为学之道上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动向。他们“超越传统”的主要表现是

    ①提倡经世致用

    ②促进社会转型

    ③提倡工商皆本

    ④否定封建理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位史学家评论中国战国时期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逆势而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最可能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中,从信徒的人数上看,儒家和墨家影响最大,“孔墨之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儒、墨影响最大的原因主要是

    A. 更多反映了下层群体诉求

    B.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 得到了上层社会的支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日:“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

    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

    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

    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

    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A.开创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B.民本思想脱离“儒家思想理路”

    C.对黄氏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D.君臣平等的思想具有“新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3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39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学而优则仕观念渐趋淡化   B. 书院的办学主体渐趋单一

    C. 书院的办学体制渐趋僵化   D. 思想文化的专制渐趋强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②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③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④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 重视智慧发展

    B. 关注理性思考

    C. 强调道德素养

    D. 强调等级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儒家思想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 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 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 蕴含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D. 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1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B.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D. 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泰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托古改制”,袁世凯“尊孔复古”,吴虞提出“打倒孔家店”。对此,最符合的史学理念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C. 历史是虚无的

    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胡适曾把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根本精神归结为一种“新态度”并把这种“新态度”称作“评判的态度”,也就是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高校改革都是在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展开

    B. 高等教育改革适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C. 政治因素是决定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主要原因

    D. 培养优秀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因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中华文明的发样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选存散布在全国各地。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张赛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儒、释、道三家并用,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变革。就带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城市的里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

    ——摘编自《中华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材料二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西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父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尔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伏尔泰称赞中国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摘编自张海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l)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中华文明取得空前成就的原因和欧洲学者对西方文明产生怀疑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历史一一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登基后,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并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