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0 题,其中:
选择题 57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28 题,困难题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7 题
  1. 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豫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禹建都阳成后,沿潁水南下,“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或部落的首领,这就是‘塗山之会’,所谓‘禹合诸侯于塗山,执玉帛者万国。”(十院校本《中国古代史》)从“塗山之会”中折射出夏朝地方行政制度是

    A. 方国联盟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邦联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许悼云先生在其《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许先生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 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C. 王权未伸至诸侯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D.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豫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答案】D

    【解析】韩非子“集权”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故B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山东博物馆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ǐ)(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

    A. 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B. 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

    C. 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 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山东博物馆有青铜器四千多件,其中四十多件国家一级文物,颂簋(guǐ)(西周中晚期的青铜礼器)便是其中之一。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该青铜器

    A. 是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

    B. 表明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

    C. 表明西周中期文字开始走向成熟

    D. 是研究西周历史较为可靠的资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颂簋制作精美,腹内和盖内都铸有铭文,内容相同,记述的是一位名叫“颂”的人直接受到周天子册命的情景”可以看出这个青铜器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研究西周的分封制,D项正确;不能根据材料推断西周中晚期青铜铸造术的顶峰,排除A项;西周政治制度最终走向成熟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错误,甲骨文标志文字开始走向成熟。所以选D

    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理论·史料运用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期定位考试(10月)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宗法关系渗透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 君父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以上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 宗法关系渗透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B. 君父在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 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 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信息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故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 因地制宜的管理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专制主义的削弱   D. 地缘政治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 因地制宜的管理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专制主义的削弱   D. 地缘政治的特点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对新疆地区实行的是军、民分治,而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这是为了适应新疆和西藏不同的发展特点和现实状况,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故答案为A项。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不能说明不同措施体现出的问题,排除;材料中体现的是对新疆和西藏的管理,与专制主义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地缘政治,排除D项。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首发】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来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并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郡国并行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材料“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要将其纳入一的框架”来分析,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郡县制是地方服从中央,符合材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也会与朝廷对抗,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门阀政治不是科举制摧毁的,故A项错误;钱穆主要关注科举制对人才培养的局限,与扩大政权基础和促进公平无关,故BC项错误;“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科举制的基本评价

    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官员的素养和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尤其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读书人;也是统治者笼络人才的手段。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原创)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妻多制的弊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原创)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妻多制的弊端

    【答案】C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反映的是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王位继承仍存在变数,并不是否定嫡长子继承制,A错;材料并没有明确“商周时期”,排除B;嫡长子继承制反应的是王位继承问题,出现“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局面,反映了王位的争夺,故C正确;一夫多妻制的弊端属于现象,不属于材料的实质问题,排除D。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主要说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并不完全按照这个制度决定王权的继承,故存在王位的争夺,关键要明确材料的做主旨。再有就是明确“实质”不是现象。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出的是唐朝权力部门的相互关系。从材料来看,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说明它具有审判权力,所以排除B选项。从死刑需要“三司推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有监察机构来监察大理寺的审判,所以体现出司法与监察的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C选项说法过于片面;D选项错误,近代化的司法制度是在民主制度的背景下,从材料中“最后报皇帝审批”可以看出唐朝依旧是君主专制制度。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C. 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 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C. 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 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反映了汉初王国问题越发严重,这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密切相关,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B选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旧实行;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内朝和外朝实际上是君主权力集中的体现,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对皇帝处理政务服务的,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内容;B选项错误,内朝不是正式机构;C选项不符合外朝的特点。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分清楚究竟是中央集权制度还是专制主义部分,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够分清楚主次关系,找出要点,排除干扰项。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按门第出身,世家大族垄断了官位,因此出现材料中大族子弟刚刚成年,甚至“年未弱冠”就授予官职的现象,B项正确,AC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4-2015学年江苏徐州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 君主权力被削弱   B. 用人机制较完善

    C. 宦官专权已出现   D. 行政规则受干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 君主权力被削弱   B. 用人机制较完善

    C. 宦官专权已出现   D. 行政规则受干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斜封官是唐朝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这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与君主权力被削弱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斜封官不符合正式程序,反映出用人机制不完善,故B项错误;“权庞用事”不能等同于宦官专权,故C项错误;斜封官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反映出行政规则受干扰,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体现官吏的任免必须经过三省六部的程序;而“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可以看出斜封官已经干扰了三省六部的程序。当然除了从材料分析出答案以外,若能扎实地掌握相关史实否定掉其它干扰项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

    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

    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

    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

    A. 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

    C. 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

    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

    降归入仕

    门荫入仕

    入仕途

    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

    A. 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 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

    C. 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 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反映的入仕途径有“科举制”“胥吏出职”“开国功臣与降归”“门荫”等来看,入仕途径多样,说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仕途,参与政治,即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可以根据表格中反映的入仕途径的多样性来确定答案。入仕途径的多样性,反映出政治上的开放性。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D.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D.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四大阶层在维护封建制度中的作用,故C正确。而A只体现了材料的前部分,不是本质,故A错误。B从材料中无法体现,D显然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阶层流动·对封建制度的作用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奉新一中等四校高三上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居住及租地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门户开放”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居住及租地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C

    【解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 片面“ 最惠国待遇 ”。故选C选项。A项是司法方面的权利,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法律无权管制;B项明显与材料无关;D项是指的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向任何一个国家开放。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的含义。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一个国家和中国缔结了不平等的条约以后,其他国家可以凭借该待遇相互援引,使中国受害无穷;领事裁判权指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不能依据中国人的法律审判,需交给外国领事。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 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 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A. 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 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遵义、延安是正确的实地考察路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义和团等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孙中山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甲午海战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传统教育实地考察路线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5-2016学年云南德宏州芒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人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 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 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 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 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人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 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 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 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 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答案】C

    【解析】从“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是一种参与国际事务的形式来对待其他国家。A选项是不平等条约的要求;B选项是国内的事务;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与此无关。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报据上述表述可以推断,该时期指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土地革命时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当指国民大革命时期,故选C;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是批判传统儒家思想,排除A;五四运动时期主要是工人学生和商人,排除B;土地革命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国民党,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 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 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 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第七次战役规模相当大,地域涵盖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10万,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以上。……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A.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 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 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 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38—1940年间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是现在,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特点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4-2015年江苏如东高中高二12月段考历史(必修)(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

    A.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

    A.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斗争。材料主要反映教案问题,不是反映救亡路径,排除C选项;“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B选项;教案由“层出不穷”到“递减趋势”,再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反映了国人逐渐认清传教士的本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打压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故A项正确;“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D选项。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A.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 塑造政府积极杭战的形象

    C. 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D. 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A.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 塑造政府积极杭战的形象

    C. 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D. 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党在1938年就已经认识到敌后战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国民党认识到战争不可能很快结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不是主要意图,而是形式。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指的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用的游击战,罗斯福亲信的这段话正是对这种战术的一种肯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时间是1938年,此时并未进入相持阶段;B选项错误,罗斯福亲信赞扬的是战略战术并不是民族意识;D选项说法错误,没有弄清楚“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的真正内涵。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国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

    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

    C.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国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

    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

    C.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时间1963年和两个中间地带结合所学,这两个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东欧则反对苏联控制,此时社会主义阵营逐渐走向分裂,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19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当时美苏争霸没有缓和;D项是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60年代外交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 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 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 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 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 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 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 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 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战争的爆发。蒋介石的这段话着重强调两个转折,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表明其对日本的妥协是有底线的,故A项错误。“被迫自卫”体现了蒋介石准备与日本进行军事对抗,故B项错误。“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体现了蒋介石宣告中方进行军事对抗是出于自卫,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联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可以看出罗马法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明确说这是希腊的特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主要得益于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时,“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主要得益于

    A.实行财产等级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建立四百人会议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中“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权威的根基被摧毁”可知这应为梭伦改革期间推行的以财产等级制取代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的举措,故A项正确;梭伦废除债奴制,保障了平民的利益,触及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C项排除;四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统治权,与题意不符,故D项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6-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 这一规定

    A.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这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故B项正确;AD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材料中没有反映出;C项错误,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江西临川区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A. 显露革命苗头

    B. 政治近代化滞后

    C. 军国主义强盛

    D. 没有代议制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反映出近代德国

    A. 显露革命苗头

    B. 政治近代化滞后

    C. 军国主义强盛

    D. 没有代议制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到“44.6%”再到“55.5%”可知,近代德国政治民主化的滞后。A项表述中“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 三权分立制   B. 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 国会两院制   D. 联邦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制是美国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运作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故B项正确;国会两院制是美国立法机构的设置,与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不符合“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

    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 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 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C. 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 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

    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 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 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C. 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 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伴随着罗马国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矛盾重重,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法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出现昔日辉煌,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人文主义世界观,排除A项;借助复兴古罗马文化促进思想解放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D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民主政治,排除C项。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A. 确保《权利法案》实施

    B.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D.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A. 确保《权利法案》实施

    B.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D.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可以看出内阁大臣的选举需要有议会成员的身份,所以此举是为了权利的制衡,本题选择C选项。A、B选项错在本题没有涉及到王权;D选项说法过于具体,除首相外还有其他内阁成员。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家对古雅典民主的反思

    B. 美国邦联体制的松散性

    C. 政治家反对主权在民的思想

    D. 政治领袖多出身于贵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家对古雅典民主的反思

    B. 美国邦联体制的松散性

    C. 政治家反对主权在民的思想

    D. 政治领袖多出身于贵族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材料中“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是因为他们“他们不信任平民”,在美国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以此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据此分析可知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择A选项,排除C选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 赋予人民选举权

    B. 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C. 限制了皇帝权力

    D. 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

    A. 赋予人民选举权

    B. 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

    C. 限制了皇帝权力

    D. 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议会由选举产生,人民一定的选举权,所以说德国的民主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联邦制国家是政治体制的形式,和“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保留了封建残余,皇帝权力大未受限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对皇帝负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871年宪法①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内阁对皇帝负责。②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③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人评价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说它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短短8天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评价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发布

    C.十月革命            D.苏共二十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人评价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说它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短短8天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评价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发布

    C.十月革命            D.苏共二十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1917年二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因此“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故选A。“四月提纲”主要是革命纲领,其公布后没有马上出现题干中所述现象,排除B。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不是专制独裁统治,排除C。苏共二十大主要是批判了斯大林,与题干所述现象不符,排除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俄国国内的长达300多年的封建专制的统治。这次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各国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本国资产阶级反动政府,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解放的革命运动的高涨。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7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下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对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互矛盾

    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

    A.实现了对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互矛盾

    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提到,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巴黎公社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B正确。实现了对权力的绝对监督,说法过于绝对,故A排除。材料说明选举权与监督权相互保障,不是矛盾,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巴黎公社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故D排除。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7届山西临汾一中等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

    C.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 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 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

    C. 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 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故A排除;中美关系开始趋于正常化,在1972年,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中美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如:政策的灵活性:一边倒——与西方大国建立外交关系等——全方位外交(与邻国、发展中国家、大国伙伴关系)。原则的坚定性: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影响外交的因素:国家利益(出发点)、综合国力(决定成败的关键)、意识形态,国际形势。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6届安徽六安一中高三下期综合训练(七)文综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

    到1989年

    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21

    37

    52

    非政府国际组织(个)

    7l

    677

    1163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

    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

    到1989年

    到1997年

    政府间国际组织(个)

    21

    37

    52

    非政府国际组织(个)

    7l

    677

    1163

    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

    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参与的政府间及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体现了中国外交意识形态色彩逐步淡化,故A项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不是影响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已开始多边外交,故C项错误;冲破两极格局应该是在两极格局存在的情况下,中国不受其影响,材料无法看出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的外交·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反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变“一边倒”为“两面出击”。这一战略虽然使中国陷入与苏美同时抗衡的不利局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加快了中国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把对外关系的重点转向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为外交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集中力量应对前苏联的威胁,毛泽东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它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前苏联的扩张势头,使中国争得了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缓解了在国家安全上面临的威胁和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同广大亚、非、拉国家以及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上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意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多种力量的增长,而非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6届山西高三下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b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表格给出的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可以看出在1950-1973年期间,美国与日本和西欧的贸易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这体现出经济实力的多极化,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这种变化趋势;B选项与材料的含义相悖;D选项没有体现出日本的变化问题。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答案】A

    【解析】

    对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在建国后不同的时期,认识不一样,主要是有当时的国家环境影响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国家处于外交苦难时期,并未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政策持积极的看法;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史学家视觉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答案。B项错误,并非标准的丧失;CD项错误,视觉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此就断定对错。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后果:

    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浙江慈溪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宋代限制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采取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谓“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朝贡贸易固然可以满足中原王朝的政治虚荣心,但在经济收益上则是得不偿失的,不过这样的朝贡贸易格局在宋朝悄然发生了变化。宋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思路,对朝贡贸易加以抑制。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朝廷听从广州官员的建议,立法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南宋时,高宗下令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宋孝宗也有回绝朝贡的诏令:“比年以来,累有外国入贡,太上皇帝冲谦弗受,况朕凉菲,又何以堪?自今诸国有欲朝贡者,令所在州军以理谕遣,毋得以闻。”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答案】D

    【解析】

    政府管制材料论据不足,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强调市镇发展规模,与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无关,故B项错误;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材料“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番舶凑集,居民成市”新兴市镇同国外市场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商贸联系,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6届四川乐山沫若中学高三12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 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 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 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 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 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 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可知,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负担而寻求豪强地主的庇护,所以答案选B。材料讲的是农民负担重,并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豪强地主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涉及到租佃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所以答案排除C、D。

    点睛:做史料题时要注意题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从本题的材料“王夫之”可知,这有可能材料反映的是明末清初的历史现象,而通过材料“村野愚懦之民”“强豪”等关键信息可以了解到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与豪强地主之间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

    A. 商人逐利风气盛行

    B. 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

    C. 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

    D. 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

    A. 商人逐利风气盛行

    B. 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

    C. 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

    D. 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对商业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认识,可以得出唐代政府在这一时期对商业是很重视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说法错误,这一时期并没有承认;C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在推行。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私营手工业发达

    B.官营手工业兴盛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家庭手工业普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我们可知这则材料讲的是明代苏州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可以看出当时的主要形式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一三七中学高一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商业发展。唐朝时期我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市场和中小城市产生,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说明农村经济走向依存市场的方向,并未说明实现了商品化,故D项错误,故选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而到东晋南朝时己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与下列哪则史料相关

    A. “今有劲卒百万,文武如林,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

    B. “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

    C. “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

    D. “嗣后各省开星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史记·货殖列传》描述秦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而到东晋南朝时己是“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与下列哪则史料相关

    A. “今有劲卒百万,文武如林,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

    B. “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

    C. “自戎狄内侮,有晋东迁,中土遗氓,播徙江外。……百郡千城,流寓比室。”

    D. “嗣后各省开星荒地,俱再加宽限,通计十年,方行起科”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从秦汉到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北民南迁,给江南开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故C正确。A项是指苻坚军队战斗力强,排除。B项是指南迁之民思乡情怀,排除。D项是指调动农民归乡、垦荒的积极性,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北魏均田制给所在居民按人丁、耕牛和奴婢授田,分作露田和桑田,前者“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后者“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唐初沿用均田制,“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授之。口分则收从官,更以給人。”这一制度使北魏至隋唐前期土地制度呈现出

    A. 单一的土地国有制   B. 地主和自耕农所有的混合所有制

    C. 单一的土地私有制   D. 私有及国家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北魏均田制给所在居民按人丁、耕牛和奴婢授田,分作露田和桑田,前者“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后者“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唐初沿用均田制,“所授之田,十分之二分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授之。口分则收从官,更以給人。”这一制度使北魏至隋唐前期土地制度呈现出

    A. 单一的土地国有制   B. 地主和自耕农所有的混合所有制

    C. 单一的土地私有制   D. 私有及国家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均田制包括世业和口分田,世业为私人所有,口业则是国家所有;故北魏至隋唐前期土地制度呈现出私有及国家所有的混合所有制,D项正确。A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会要》记载:“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真怪之产”。唐诗亦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材料中反映了(    )

    A.商业经营的市坊限制打破              B.小农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C.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D.江南地区经济实力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唐会要》记载:“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真怪之产”。唐诗亦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材料中反映了(    )

    A.商业经营的市坊限制打破              B.小农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C.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D.江南地区经济实力上升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唐会要》记载: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唐诗亦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材料揭示的是唐朝扬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概况。据此判断选项:A项错误,是在北宋;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农业,B项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政策;D项表述比较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的概况

    唐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农业上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提高,大面积种植水稻使其成为唐朝重要产粮基地;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如曲辕犁的使用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2)手工业上出现许多中心地区,如洪州和扬州的造船、越州的瓷器、苏州和宣州及扬州的纸等。(3)商业上扬州和益州成为著名工商业城市,注意扬州成为最繁华的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等是在唐朝后期。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河南鹤壁高中高三上第六次周练文综历史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兼并。材料“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说明古代买房亲邻享有优先权即“宋元限购:肥水先流亲邻田 ”,体现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A项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卫辉一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 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 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 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 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 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 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 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 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北宋手工业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工匠身份变化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和宋代的工匠身份的比较可以看出,唐代的工匠没有人身自由,而宋代则是雇佣关系,人身控制有所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宋和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了宋代手工业者的身份,并没有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联考(5月)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乾隆时期,苏州账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账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 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B. 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C. 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D. 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漏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6. 乾隆时期,苏州账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账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 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B. 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C. 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D. 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漏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工资”“资本”可知商人利用资本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账房就是经丝包买商,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行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7.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答案】C

    【解析】A选项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排除BD,选C。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传统农业精华”指小农经济,个体经营,精耕细作;“社会主义原则”指公有制,集体经济,按劳分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农业制度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5-2016学年河北省开滦第二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的调整;江南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学的影响等。

    特点:双向性和开放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

    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社会整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兼并之家”“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等信息可以从土地产权制度、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调整、江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观念、儒学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可归纳为双向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可归纳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可归纳为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第二问影响:关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可以从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运动、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