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短片播出后,反响巨大,好评如潮!在第八集《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对广大青少年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1)阅读下列四则材料,探究青年为什么要重视学习,为什么要勤奋学习?

材料一:现在很多青年朋友们都喜欢这样一句话,“主要看气质。”怎样才能有气质?什么是最好的气质?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就给出了这样答案:“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材料二: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时候,曾引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八个字,着重谈青年为什么要重视学习,为什么要勤奋学习。节目中,经典释义人——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解读说,学问就像弓一样,是发力的,才华像箭头一样,是刺穿的。箭究竟能够射多远,不仅取决于箭头的锐度,更取决于弓的强度。光有才气不努力是成不了大事的。

材料三:比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仲永五岁成诗,可以说就是一个小天才。但是,他爸爸太迷信天才了,不肯让他念书学习,不能追加他的学养,最后,仲永的天才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仲永长大之后,只能“泯然众人矣。”另一个正面的例子是李白,李白是个天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可是扎扎实实念过书的。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在扎扎实实的念书的基础上,再辅之以纵横的天才,李白逐渐从诗人升级为“诗仙”。这就是才和学完美的结合。

材料四: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党,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无论是修身还是济世,学习都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横线处,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

关于读书,高尔基向我们明示:“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刘向告诉我们:“书犹有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前者说明读书对我们十分重要,后者我们可以知道书要讲究方法。那如何读书,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给了我们答案。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①读书费时过多易惰  ②狡黠者鄙读书    ③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④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⑤无知者羡读书    ⑥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⑦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⑧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⑨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A.①⑥⑨②⑤⑧③⑦④      B.②⑤⑧③⑦④⑥①⑨

C.③⑦④①⑥⑨②⑤⑧      D.②⑧⑤③⑦④⑥①⑨

(3)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作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你认为该怎样处理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呢?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