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读下列材料和图形,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3月19日央视新闻报道称: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联合研制生产的“年产10万吨合成气制乙醇项目”日前投产。这是全球首套煤制乙醇工业项目,使我国率先具有了设计和建设百万吨级煤制乙醇大型工业装置的能力,对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材料二 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此那神孤海域,成功开采海底可然冰。监侧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整个过程安全、可控、环保。此次开采点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我国科学家根据可然冰所在区城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工程地质特征、水合物储层特征等,通过合理设计井位及降压法,将可然冰取出。我国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城,另外,青藏高原冻土带及东北冻土带均有发现,如下图所示。国土资源部表示,中国海域的可燃冰资源量达到800亿吨标准油当量,青海地区也有350亿吨标准油当量,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常求,是短期内可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一种清洁能源。

材料三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可燃冰比煤、石油、天然气污染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

(1)指出与我国常规能源相比,可燃冰的优势有哪些?

(2)推测开采海底可燃冰,可能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煤制乙醇”“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

高二地理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