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行走着阅读》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渐渐地沉入情节的意境之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车,所以可放心地边走边看。

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十四岁那年。那是一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便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知其中装着父亲的藏书,便打开,找到那本还未读完的,便于疾行的车后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缓缓地绽放我阅读的背景。正神游书中之时,便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同学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她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有了惊喜,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同学,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上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便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动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随喜随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颤动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浑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便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

(出自《 人民日报 海外版 》,包利民)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提到的四种“行走着阅读”。

2.简述文章最后一节在写法上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青少年时期“走进书的清香里”“陶醉了梦也陶醉了人生”,请你结合自身体会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4.选出对选文内容的解读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突出了阅读对作者的影响。

B.选文以“行走着阅读”为线索叙事抒怀,全文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C.文中画线部分的朗读建议为:用高亢激昂的语调读出书里书外那惊心动魄之感。

D.依据前后文,推测出选文开头“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的“浑然”是“完全”之意。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