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焘字仁甫,眉州人。绍兴八年,擢进士第。知双流县。仕族张氏子居丧而争产,焘曰:“若忍坠先训乎?盍归思之。”三日复来,迄悔艾无讼。又有不白其母而鬻产者,焘置之理,豪强敛迹。

知荣州。夏秋率苦水潦,焘筑防捍之。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入境,劾守令不职者四人。县多聚敛,焘括一路财赋额,通有无,酌三年中数,定为科约,上之朝,颁之州县。

除直显谟阁、湖北转运副使,总饷吕游问入奏,焘其事。岁饥,发鄂州大军仓振之,僚属争执不可,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游问返,果劾焘专。上止令具析,不之罪也。

八年,直宝文阁,帅潼川兼知泸州,首葺石门堡以扼夷人,奏乞戒茶马司市叙州羁縻马毋溢额,戒官民毋于夷、汉禁山伐木造舟,奏移锁水于开边旧池,皆报可。

政和末,澧、辰、沅、靖四州置营田,募人开边,范世雄等附会扰民,建炎罢之。乾道间,有建请复置者焘为转运使尝奏不当复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田不能给。焘至是又申言之,请度田立额,且约帅臣张栻列奏,诏从之。境多茶园,异时禁切商贾,率至交兵,焘曰:“官捕茶贼,岂禁茶商?”听其自如,讫无警。

淳熙十一年春,乞致仕,优诏不允。上数问其疾增损,给事中宇文价传上旨,焘曰:“臣子恋阙,非老病,忍乞骸骨。”因叩价时事,勉以忠荩。又闻四川乞减酒课额,犹手札赞庙堂行之。

病革,除敷文阁学士,致仕。命下,喜曰:“事了矣。”口占遗表云:“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愿陛下经远以太祖为师,用人以昭陵①为则。”辞气舒徐,乃卒,年七十。文简,累赠太师、温国公。

(选自《宋史•李焘传》,有删改)

【注】①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这里代指唐太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 田不能给

B.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已/ 而提刑尹机迫郡县行之/ 田不能给

C.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 行之田不能给

D.有建请复置者/ 焘为转运使/ 尝奏不当复/ 已而提刑尹机迫郡县/ 行之/ 田不能给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

B.政和、淳熙,都是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使用年号纪年法。如《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C.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文简、文正、太祖、太宗等。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焘通晓人情,以理服人。如他任双流知县时,对服丧时为争夺财产打官司的张家晓之以理,使这家人后来和睦相处,撤诉不打官司了。

B.李焘刚直不阿,秉公办事。在任潼州府路转运判官时,经调查研究,发现有不称职官员四人,就上书弹劾他们,让朝廷及时地处理了他们。

C.李焘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如在荣州,修筑堤坝抵御水患;在湖北,遇到饥荒,然决定动用鄂州大军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

D.李焘一心为国,事君尽忠。他多次向朝廷上奏,谈论财赋、度田立额等事宜,去世前还口授遗表,希望皇上能够效法宋太祖、唐太宗。

4.把下面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焘曰:“吾自任,不以累诸君。”寻如数偿之。

(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