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我上大二时,父亲住院了,得的是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听到这个消息我都傻了,第二天就从武汉坐火车回了北京。

这一次,母亲破天荒地去了医院,不再读书写作,而是陪在父亲的病床前。看到母亲时,我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这二十多年来,如果她能够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庭的重担,也许父亲就不会病成这样了。那天,我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冲着母亲大叫:“你以为你挣了钱就了不起了?没有我爸,你有再多的钱都没用!”

父亲病危前倒数第三个月,他提出回家住,我坚决反对,而母亲却不顾我的反对,搀着父亲回了家。回家后,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起围裙进厨房,无论我怎么阻拦,还是坚持要去做饭,母亲却始终没说话,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父亲为她做饭。

我急得都快哭了,冲着母亲叫嚷:“爸给你做了一辈子的饭了,难道你就不能看在儿子的份儿上饶他这一次,自己做顿饭吗?”

母亲没理我,父亲也没理我,老两口就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一个闲着,一个做饭,看得我心都碎了。

父亲行动缓慢,做了很长时间,最后,母亲竟然生气了,冲着父亲发火,“你个没良心的,难道你真的不愿意给我做饭了么?你说过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然后哭着躲进了卧室。我忍无可忍,可父亲却还跟从前一样,颤悠悠地把汤端上了桌。

不过这次,母亲很长时间没有走出卧室,父亲就拿着扇子端着汤朝卧室门缝里扇,渐渐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母亲走了出来,抽抽搭搭地坐到了餐桌旁,喝了起来。

父亲只为我和母亲做了五顿饭。三天后,我和母亲把父亲重新送进了病房。父亲病痛中所有的饭菜都是奶奶做的,所有的衣物都是我洗的,母亲就整日坐在父亲床边给父亲读她自己写的书。我曾听见母亲这样对父亲说:“老伴呀老伴,以前你从来不看我写的书,现在你病了,就好好听我给你读书吧,这书里有你也有我呢。”

父亲走时,只有一句话留给我,“毕业后回北京,给你妈做饭。”而给母亲也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老婆子,你爷们走了,以后再也不能给你做饭了。”为了这句话,母亲整整哭了一个星期,不吃不喝,谁也劝不住,反复说一句话:“你说要给我做一辈子的饭,怎么还没到一辈子,你就走了。”

父亲走后,母亲就搬到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了,奶奶也做得一手好饭,母亲总算又能喝上自己喜欢的汤了,精神也就渐渐好了起来。

父亲过世的第四年,一个周末,我跟母亲说:“要不您也再找个合适的老伴,免得我上班了,您一个人在家闷得慌。

母亲听了我的话,竟然不知所措。

我忙笑着安慰母亲:“您别着急,我说的是真的,您原来不是说单位里有比爸更好的老头么,要不您也带家来我看看?”

我是笑着跟母亲说的,可是母亲却哭着躲进了自己的卧室。从此,我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找老伴的事了。

父亲过世的第六年,母亲终于追随父亲而去。

临终前,母亲说:“把我所有的书和你父亲的遗像一齐烧了吧,让他和我一起走。”母亲去世的那天晚上,我留着泪看完了母亲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我和父亲一样,几乎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母亲写的书。而直到此时,看完了母亲的最后一本书,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爱的方式与众不同。

(作者:安子,选自《爱你》2019年第2期,有改编)

1.结合文本内容,你觉得下列几个标题哪一个最适合?说说你的理由。

A.爱的方式   B.我的父亲母亲   C.做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母亲时,我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请结合全文你说说母亲的哪些细节竟会让我产生这种感觉。

3.请以“做饭”为线索,从我的视觉概述“病危前倒数第三个月”父母之间发生的几个片段。

4.作者眼中“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通读全文及选文删除的“原文链接”,你觉得我的父母在一起幸福吗?

(原文链接)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母亲常常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迷住了,还说父亲为了追到她,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最后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常常吵架,母亲为了芝麻大点的小事就大发脾气,急了还摔东西,哭闹着捶打父亲,说自己委屈,瞎了眼嫁错了人,要啥没啥,毛病傻大,父亲总是陪着笑脸听着受着。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