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非常重视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德川幕府末期和明治初期……特殊的时代孕育了一批高瞻远瞩的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称为“实学”,而把封建思想斥为不切实际的“虚学”,认为“东洋之不及西洋,非才劣,非智钝,惟在于对济生之道用意甚少,于高尚之空谈中度日”。

材料二 日本天皇于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极力主张在学习吸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的同时坚持灌输儒家道德教育;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还要求在学校悬挂古今“忠臣义士孝节妇”的画像。《教育救语》则要求臣民“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其目的是把日本的文化教育公开引上军国主义的轨道……日本在发展近代文化教育的同时,又在青少年和民众中强制灌输“忠君爱国”“尽忠报国”等思想,鼓吹和提倡“武士道”。

——摘编自《浅谈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回答,日本人认为日本落后的主要原因何在?他们是如何认识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优劣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日本近代教育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这两重性特征对日本有何影响?

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