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徐文秀

(1)现在不少人感觉到,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幔不了和静不下。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r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的人.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r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2)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能够成就人生。

(3)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有位年轻人应聘给一位雕塑大师当助理,与其想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位雕塑大师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工作室的老人。年轻人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这位雕塑大师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在相当意义上说,正是耐心成就了雕塑大师。“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很多时候,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更在于你能否坚持到底。

(4)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提到,同友人游山遇雨而仓皇奔走,友人不耐烦,但丰先生竟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遂借了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把这苦雨荒山衬出了暖色。正是这份对世事的耐心,才能在细粒微毫间,得到人生真趣味。“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生长,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而这份静美唯有耐心才可获得。在人生的旅途上,多一份耐心,就会多一些发现,多一重体验。

(5)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6)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万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1.下列各项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篇点题,现在社会中,焦虑、着急和不耐烦成为了常见病,列举了一系列常见的不耐心的现象,反面论证了现代人需要更多的耐心。

B.第二段阐释了耐心,并提出了全文的论点“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C.本文有三个分论点,分别是“耐心成就成功之美”。“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成就意志之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递进的逻辑关系。

D.文章最后总结全文,耐心需要修炼养成,一只有保持一颗耐心,才能成就人生之美。

2.选出不能做本文论据的一项(   )

A.《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一荀况

C.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宣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D.苏轼,政治上失意,被流放到当时荒僻的海南等地,但是他不计成败不计名利,一心造福当地百姓,比如他在蓬莱,上书改革盐政,百姓因此获利,这一改措施一直实实施到清末。

3.阅读文章,说说看,怎样才能修炼耐心。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