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③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⑤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⑥,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约:准备;④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⑤任:能力;⑥“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______)

(2)天下缟素(______)

(3)魏来求救数矣(______)

(4)遽发兵,日夜赴魏(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秦灭韩亡魏/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

C.先生坐,何至于此/大王之救不至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魏 使 人 求 救 于 秦 冠 盖 相 望 秦 救 不 出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

5.(甲)(乙)两文里,唐睢都成功地劝说了秦王。不同之处在于甲靠____让秦王屈服,乙文凭____让秦王信服。

6.《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

九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