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槐花飘香

①微风吹过,送来阵阵芳香。路边成排的刺槐树上,一串串白皑皑的槐花,已在春天的阳光下开放。每年到了这槐花飘香的季节,就使我联想起一位教师朋友所讲的那难以忘却的一段段往事……

②我的老家,在胶济铁路的一个小车站旁。车站四周,是一片密密层层的洋槐。那是1942年春天,村内树无绿色,田间小苗枯黄,野菜、树皮全被吃光。车站上的槐花,常常引得人们馋涎欲滴,可日本人和伪军在那里架着机枪,不准群众采一花一叶。饥饿使人们忘记了危险,白天不让采,就夜里偷采。采来,在清水里一冲,多少撒一点糠面,在锅里一蒸,香喷喷的,比那苦涩的树皮、草根好吃多了。

③在一个月黑星暗的夜晚,我和同窗好友铁柱,又悄悄地摸到车站旁,爬上树,警觉地采呀,采呀,忽然“咔嚓”一声,铁柱踩断了一根树枝。顿时,枪声大作,探照灯射出刺眼的光亮。随着一声痛苦的“哎哟”,铁柱跌在树下!我慌忙下树,拼命将他背回家。油灯下,只见他面色苍白,口冒鲜血,平时那双有神的大眼睛,此时留恋而无力地望着我和亲人,不顾我们急切而痛心的呼唤,眼角流出两滴清泪,就断气了。A可他手里,还攥着盛一点槐花的布袋……这少年的悲剧,深深铭刻在心上。从此,我便怕见到槐花,当然,也不愿别人在我的面前提起槐花。

④我结了婚,接连有了三个孩子。一个个小家伙嗷嗷待哺的时候,正当严重的三年困难时期。那时,我在一个小学里当教员,我那个班上的班长,叫向红,是个惹人喜爱的女孩子。B她圆圆的脸,闪着灵动的大眼睛,梳着两条又粗又黑的短辫子,体态柔美,动作轻捷。

⑤有一天上午,我一连三堂课,上第二节课时,就感到劳累、吃力,饥肠辘辘,到第三节课时,便感到头晕目眩。突然,眼冒金花,一下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从昏迷中隐约听到:“好,好,醒来了!”“不要紧,不要紧,他不是病,是饿的……”

⑥不大一会,向红跑来啦!她手里拿一个白铁盒,走到我面前,打开来说:“老师,请您吃玉米面蒸的槐花,您吃得惯吗?”我嘴上说:“你留着吃吧!”可咕咕噜噜的饥肠,已命令我伸手接受了这孩子雪里送炭的一片深情!我左手端着盒,右手拿起盒里的小铁勺,一口口吃了起来,像早年灾荒时吃得那样,直觉得香喷喷的,好吃极啦!我正蜜口香甜地吃着,向红歪着头,忽然天真地问我:“老师!您从前吃过槐花吗?”我听后,脑子里“轰”的一声,20年前的悲剧重现眼前,我再吃不下去了!

⑦那天是星期日,我正拿一本书倚在床上休息,伴着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送来一阵淡淡的芳香。啊,又是向红!她笑着,哼着歌儿,提着什篮,里面盛满新采的槐花。这个快乐的安琪儿飞到我面前,问:“老师,您好些了吗?”待我点点头回答后,她说:“您不是也愿吃槐花吗,我采了好多,这些是给老师的。”我爱人闻讯从小厨房走来,连说着感谢的话,我却过了好长一会才说:“你要写作业,还参加舞蹈队,假如爬树伤着,将来怎么当人民的舞蹈家呀!”她听后笑笑,就跑了!当晚,我们全家大小,除我之外,都美美地饱餐一顿槐花。夜晚,孩子们睡熟了,脸上还透着笑意哩。

⑧星期一下午,向红班上的第一节课是我的。我像平时一样走进教室,喊“起立”的不是向红,而是副班长。我问:向红干什么去了,回答都不知道。我在不安的预感中开始讲课了。忽然,一个外班的学生惊慌地跑来:“报,报告,老师,向红,向红她……我连忙抓住那学生的两肩,催问:“快说,快说,向红怎么啦?”“她,她,她受伤了,已送医院……”突然“嗡”的一下,我感到一阵于难以控制的眩晕……3个月后,向红出院了,可是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腿上留下了残疾,再也不能跳舞了。向红毕竟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我的面前从来没说过一句怨天尤人的话。只是有一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我忽然见她面对《人民画报》上一张出国歌舞团的演出照片,在呆呆地出神,我的心一下被刺痛了!

⑨时光的激流,永不停息,一晃又是十年!

⑩在那极左先生们疯狂摧残一切美好的事物,将革命口号喊得山响的一年春天,我在一家小饭馆的一角,意外地发现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喃喃自语地歪着头,伏在一个桌子角上,用个短短的铅笔头,在一张不知从哪抹来的包装纸上,认真地写着什么。他面前还放一个盛了碎干粮的面袋,一个农村社员工地受奖的搪瓷缸。

⑪显然,这是一个农村流入城市的讨饭的孩子。啊,孩子正在以稚气而有力的笔触,给他爸爸妈妈写信。我读着、读着,一颗心由惊奇而变为优伤。信上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来城里已经两星期,你们不用挂牵我,我听你们的话,光要饭,从不偷人家。那天,有位老奶奶掉了钱包,我拾到后,交给了她。她和家里我奶奶一样,用手摸着我的头,夸我是个好孩子,又问我为啥来要饭,问着问着,不知为啥,她哭了!爸爸妈妈!在城里,我白天要饭,晚上睡在车站的大屋里。这里人很多,我不害怕,可我老梦见奶奶和小妹妹没饭吃。我想,咱那里火车站上的洋槐花该开了吧。我不能去采了,妈妈和妹妹又不会爬树……

⑫“呵,又是槐花。”我的心跳得厉害,禁不住说出声来,那孩子停下手中的笔,转过头来,一张布满尘土的小脸上,镶着一双天真而有神的大眼睛。这是一对多么熟悉的睛睛呀!我仿佛看见了铁柱!那写信的孩子,刚发现我时,有些惊疑,见我并无恶意,就又回过头去写他的信了。我本想问问他,转念一想,还问什么呢,问了我又能怎样?想到这儿,我忙把准备买烧饼的一元钱和二斤粮票塞给他,转身就走了。

⑬如今,眼前又是槐花儿飘香的季节了。我望着眼前朴素而芳香的槐花,不愉快的往事,不禁在我的记忆里翻腾起来,不觉眼里噙满了泪水。忽然,一阵甜甜的稚气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情思。呵,一队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个个戴着雪白的兜兜,绣着“祖国的花朵”五个鲜红的绒字,映着一张张苹果般的小脸。他们在阿姨的带领下,唱着歌儿,沐浴着阳光和春风,不知道是到公园去看花鸟,还是去影院儿童专场看电影……

⑭眼前美好而动人的景象,冲淡了我沉痛的回忆。我爱看淡雅的槐花,我喜嗅那芳馨的槐香,然而我却不希望它和饥饿与灾难联系在一起。

1.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

2.作者回忆了与槐花有关的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文中两处划线句子,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1)A可他手里,还攥着盛一点槐花的布袋……

(2)B她圆圆的脸,闪着灵动的大眼睛,梳着两条又粗又黑的短辫子,体态柔美,动作轻捷。

4.文中多次写到“我”怕见到槐花,也不愿别人在“我”面前提起槐花,而文末却写到“我”爱看淡雅的槐花,喜嗅那芳馨的槐花,是否矛盾?为什么?

5.第14段作者眼前美好而动人的景象指什么?这个景象是否偏离了主题?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