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也说胸怀

俗语说,“将军额上可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一个人有多大胸怀就能有多大的气度。法国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胸怀是什么?胸怀就是胸襟怀抱,就是对人对事的宽容度和承受力,就是一种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的浩然气度。博大的胸怀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所以,人际交往中,大家都喜欢与有胸怀有气量的人共处,以收获温暖愉悦。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有宽广博大的胸怀,齐桓公不计管仲箭杀之仇,任用管仲为相并拜管仲为“仲父”,由此使齐国完成了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富国强民历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称霸的国君。曹操不仅以“唯才是举”的新标准来招揽人才,而且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对“逆子贰臣”不予追究,其胸怀气度当得起他青梅煮酒时所论的“英雄”。他们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其宽阔的胸怀是以强健的内心、高度的自信打底的。然而,社会中那些心胸狭窄、疑神疑鬼、动辄“小鞋”伺候的人,从根子上说是内心孱弱、缺乏自信,无法成就自己的大事业。因此,胸怀影响着事业。

大胸怀者知忍让。蔺相如不畏强秦,却对廉颇的傲慢无理一味忍让,为什么?他有清晰的大局观。将相和,强秦便不敢入侵,赵国得以安宁;将相不和,强秦就会乘虚而入,使赵国陷于战祸。蔺相如将国家安危置于个人恩怨之上的博大胸襟,让廉颇既感动又汗颜,于是有负荆请罪之举。缺乏大局观的人,个人恩怨冲昏头脑,争一时短长,结局是两败俱伤,悲剧收场,正如《菜根谭》中所讲: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

大胸怀者敢超越,欲除烦恼须无我,大胸怀必出自“大我”。无我,忘我,并不是说失去自我或失去本性,而是指忘掉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想法,把小我升华为大我。超越了一己之私的自我,就是与天地一体、万物同根的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大自然的生命与自身的生命浑然一体。超越了一己之私的自我,才能换位思考,知彼解己,善待他人,宽容恕道才得以实现。

大胸怀者得能人。胸怀宽广的人,能够尊重失败者,尊敬敌人,甚至可以容纳敌人的才华,对竞争的失败者怀有应有的敬意,有能力化解潜在的冲突或危机。袁绍进攻曹操时,令陈琳写了篇檄文。陈琳才思敏捷,斐然成章,在檄文中,不但把曹操臭骂一顿,而且骂到了曹操的父亲、祖父的头上,曹操气得全身冒火。不久,袁绍兵败,陈琳落到了曹操的手里,一般认为,曹操这下不杀陈琳就难解心头之恨。然而,曹操并没有这样做,他仰慕陈琳的才华。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抛弃前嫌,委以重任,这使陈琳很感动,后来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

由此来说,胸怀是一种品质,胸怀也是一种境界,胸怀是一种智慧,胸怀也是一种文化,只有做一个胸襟博大的人,才能成就功业。

1.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和雨果的名言,有何作用?

2.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

博大的胸怀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

3.阐述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4.作者为什么说“只有做一个胸襟博大的人,才能成就功业”?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