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今日和议即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引自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

(注:“和议”指的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与英法等国签订屈辱条约;“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农民起义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曾国藩的什么主张?目的是什么?

(3)李鸿章、曾国藩的主张反映了哪个派别的意愿?这一派别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各有哪些人?

(4)李鸿章、曾国藩等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前后期有什么不同之处?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