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知,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 知圆

材料二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朱熹的什么思想?

(3)材料三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4)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哪些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

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