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心远地自偏》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心远地自偏

崔杰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坐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到他的摊前买菜时,他才会站起来,走出书外,招呼顾客。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做事专注认真的人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憨厚朴实。若是硬要找岀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増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默默地读着。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好奇地观察着,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岀,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道劲有力,恢弘大气。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莱场如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曰,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泓流淌在山林深处的清泉,保持着心中的宁静,令我不忍打扰。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別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

⑩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宣纸硏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告诉我要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內心的宁静。是呀,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是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

⑪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充满神韵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摘自《意林》,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段落

情节内容

情感态度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讥讽、疑惑

A______

B______

“我回家找出珍薇的拓本

C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而他则如一泓流淌在山林深处的清泉,保持着心中的宁静,令我不忍打扰。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句子,既运用了动作指写,神态描写,又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全神贯注的样子,表现了他內心的宁静。

B. 第⑧段中“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这句话写出了商贩们在没有生意时的无所事事,衬托了菜农读书的专注和他内心的宁静

C. 第⑨段中加点词语“一堆”是数量词,写出了菜农书法获奖之多,表现了他一直以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热爱。

D. “憨厚朴实、做事专注认真,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是选文中菜农所具有的性棓特点。

E. 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具体摧绘了菜农在草地里辛勤劳作的场面,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达了菜农感慨时光流逝、思念家乡的情感。

4.文章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⑩段和第⑪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