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飞花令”:酒文化绽放的奇葩

①近年来,央视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人们重温了名垂千古的经典诗词,还火了紧张刺激的小游戏“飞花令”。这个游戏,关注“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肯定都很清楚。那么,这个游戏的起源到底从何而来?就不能不谈一谈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了。

②饮酒古已有之,共饮则需助兴。“飞花令”里有个“令”字,就和命令有关。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后世的“飞花令”就是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这“飞花令”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的最爱,就连名字也源于诗词之中:“飞花”一词就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③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古代的“飞花令”要求极高,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受罚。“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其要求已经比古人的规则简单了许多,只要出现约定的字且不重复即可。

④由此观之,“飞花令”这样的酒令实在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堪称酒席间的现场“笔会”。《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是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⑤若要论正宗的玩法,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是必须含有“花”字的,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则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依此,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罚酒。

⑥当然,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⑦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都能感觉到,“飞花令”确实是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在各种“脑残”网络用语泛滥的当下,这种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的节目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选自《厦门日报》2018年1月21日)

1.阅读全文,说说文中从哪几个方面对飞花令进行了具体说明?

2.文章⑤⑥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