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左右欲兵之    士兵        假舆马者       凭借

B. 扶而去之     使……离开    而绝江河       断绝

C. 伯夷叔齐耻之   以……为耻    无贵无贱       没有

D. 我安适归矣    往,到       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怨是用希          用心一也

B. 盍往归焉          风雨兴焉

C. 不知其非矣         其皆出于此乎

D.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句读之不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 武王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死。

C. 像伯夷叔齐这样的品德高尚的人,竟落得饿死的下场,也许他们心里没有怨恨,但他们追求仁德就得到仁德了吗?司马迁在记叙先贤的事迹时也提出了疑问。

D. 作者认为世俗浑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成为了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成为了清高之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2)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