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指出:“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不能分成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1803 年,英国科学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创立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分子学说,指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了质子;1932年,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发现了中子;20 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1)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______(填化学式),保持氯化钠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填符号)。

(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反应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请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九年级化学科普阅读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