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四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就?请例举两例。

(3)材料三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哪两个严重失误?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5)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八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