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宣纸工艺的秘密

一千多年来,宣纸作为一种传统特种手工艺纸张,自创制时起,就名噪艺林。19世纪后期就有邻国人到宣纸的产地——安徽省泾县,来探求宣纸工艺的秘密。不过,宣纸的秘密不是那么容易被人窃走的。原因主要是宣纸从诞生以来就被植入地方元素,构成了宣纸保护的一道道屏障。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宣纸的主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泾县所产青檀皮质量最好。泾县的宣纸人通过总结,在选皮时不随意,一般每三年采伐一次枝条,且要掐准节气小心“择时”,否则不仅皮质达不到要求,而且还会对青檀树的生长不利;制造宣纸的稻草,也要小心“伺候”,需要在沙质土壤中用“凉滑”的水来灌溉。泾县位于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陷褶断带的过渡地带,山地以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为主,土壤含沙量较高,是两种宣纸原料的理想种植地。

宣纸看起来“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寿命却几乎是所有纸中最长的。清代《四库全书》至今保存完好,安徽省博物馆珍藏的南宋张即之写经册距今已有约800多年历史,细观纸面仍是光滑洁白,完好如初。它们的长寿之谜正隐藏在宣纸看似原始的浸沤、自然漂白与踏碓舂捣等工艺中。

自然漂白是将青檀皮、稻草在晒滩上平铺晾晒,在天然的阳光雨露中完成艰难的蜕变。晒滩场内有乾坤。石头沿着山体一层层倾斜铺垫,之间留有“毛血细管”一样的缝隙,落雨时水从缝隙迅速流走,皮料或草料不会因水泡而腐烂;天气晴朗的夜晚,山体中蕴藏的水分又会从缝隙渗入被晒干的料中,为第二天的日光漂白提供必要的水分,用这样的原料抄成的纸张久不变色,不发脆,耐久性强。完成自然漂白后的原料不含有一丝有机成分,蛀虫不爱吃,也就延长了寿命。再者,因未使用化学漂剂,宣纸白的自然,白的典雅。

(A)传统制浆是先用木碓打击皮料和草料,将原料中的纤维束打散,提高纤维的柔软性和可塑性。传统宣纸的打浆是由四个打浆工人分站在一个水池四边,一人一根棍子搅动按比例配好的皮料和草料浆,被搅拌完成,进入下道工序。

捞纸,成纸第一道工序。纸的厚薄、大小都由这个工序来决定,一旦成型,便无从更改了。捞宣纸时,两位工人须整齐划一,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晒纸,捞纸的下道工序是晒纸。由于操作工在高温下工作,穿得很少或是不穿衣服,自古就有“检纸的先生,捞纸匠,晒纸的伢儿不象样”之说。

(B)晒纸就是将一块块捞制好的纸帖经过炕帖、靠帖、架帖、浇帖后,将浇湿后的纸帖到了火墙上,刷子上下一挥,左右一抹,整张纸就服服帖帖地粘到火墙上。

检纸又称剪纸,是宣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所有晒好的纸张打成捆,送到检纸车间,由检纸工逐张检验,将有瑕疵的纸张剔出来。最后检纸工将成垛的纸用一把斧头一样的特大号剪刀齐边,一剪下去,张张宣纸就齐崭崭的了。至此,张张雅白的宣纸就宣告制成了。

(C)宣纸的工艺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复制的,因为那些事已而自然条件、传承至今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千百年形成的市场认同和文化认同,都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织成的保护网,这就是宣纸制作技艺永远不能被撷走的真正原因。

1.阅读原文,根据提示,补充出宣纸制作的工艺过程。

浸沤——漂白——_________——捞纸——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以下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应放在文章中(A)(B)(C)哪一处合适,应放在_________

宣纸原料提纯后,还需要经过制浆的处理。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

A. 宣纸看起来“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寿命是所有纸中最长的。

B. 泾县的山地以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为主,土壤含沙量较高,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理想种植地。

C. 宣纸之所以寿命长,就是因为完成自然漂白后的原料不含有一丝有机成分,蛀虫不爱吃。

D. 捞纸,是制作宣纸的第一道工序,纸的薄厚、大小都是由这个工序来决定,一旦成型,便无从更改了。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