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力戒“取巧”,善于守拙

①时下,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他们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拉关系找门路,寻求“贵人”提携相助。如此心态浮躁,就会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蒙蔽,丧失冷静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难题的智慧,就会事与愿违,聪明反被聪明误。“草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他们图省事、走捷径、耍滑头,不仅于事业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②有些人认为,“巧”比“拙”好,巧代表“灵敏”,拙却似乎只有“愚笨”之义。但在汉语里,巧还有“虚浮不实”之贬义。相反,拙看似愚笨,实为大巧,大巧若拙。拙是以静制动的坚持。善于守拙者,常能清心静心,凭着自己的心力做事,不浮不躁。有了这样的人生定カ,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遇事时泰然处之,得意时淡然面对,失意时坦然应对,活出自我,活出精彩。遵守规则、讲究章法,守拙方能守住做人的本分。

③古时候,一位帝王想选一位使者出使他国,但出使之路困难重重。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两位候选人,而帝王无法抉择,便去寺里找方丈帮忙。方丈让两位候选人每人选一对桶,从山底挑一担水上山,看谁先上来。第一个人选了两个很小的桶,第二个人则选了两个尖底的水桶,然后下山挑水去了。

④一个时辰后,挑尖底桶者先行到达。帝王不解,那位候选人说:“挑尖底桶,可以催促我上山啊!因为我一旦挑起它们便不能让它们着地,一旦着地,水便会泼掉,所以,我必须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直到完成任务。”帝王听后,豁然开朗,心中便有了出使的人选。不一会儿,挑着两只小桶的人也到达了山顶。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先到达山顶的人时,羞愧地说:“我原以为我的桶小,挑起来省力,肯定会比他先到,所以在路上没有太急。”

⑤当然,“守拙”绝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对本心的坚守,对做事的执着。在《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言,只有“琢磨”之“拙”,オ有工艺之“精细”,“拙能生巧,拙极巧来”。春秋战国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魏朝马钧发明指南车、改造织绫机和水车,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工匠正是因为“守拙”,才使发明不断涌现。

⑥守拙也不是故意装疯卖傻,不是故意装腔作势,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守拙是一种素质,只有“糊涂”才能不糊涂;能糊涂得恰到好处,那才是真聪明。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候选人选择小桶,正是“取巧”的表现。

B. “巧”除了代表“灵敏”,还有“虚浮不实”之贬义。

C. 只要有“琢磨”之“拙”,就能产生工艺之“精细”。

D. 文章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证观点,说服力强。

2.文章为什么主张力戒“取巧”?请简要分析。

3.“守拙”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