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幕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中国月文化”资料采集卡

类别:借月抒情诗   编号: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材料三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3)对材料三中的四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1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B.图2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C.图3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D.图4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