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暗喜

①项成在城里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乐得个顺遂。只是,母亲老了,一个人独居在老家,让他放心不下。

②项成的父亲过世得早,母亲当妈又当爹地把他拉扯大。大学毕业,项成在城里站稳脚后,把母亲接到城里来生活过一阵子。

③那时,项成的事业正在紧要关头,而且妻子生小孩。项成便让母亲到城里来帮把手。母亲二话没说,就到城里来了。一晃,小孙子上幼儿园了。母亲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反倒是不知怎么地病痛找上了身。虽不是什么大病,却让母亲十分不快。项成背后问了医生,医生说这病可能是因为她老人家心情不好,积郁造成的。

④又那样拖了大半年。母亲开口了,“伢崽,最近我老梦见你爸。你爸说我是个庄稼人,命里带土,住高楼不接土气,所以老生病。我想回老家乡下住,讨讨土气,说不定病自然就好了。如果我一个人住不下来,到时再回城里来。”

⑤项成送母亲回老家,特意买了好酒好菜,请邻居到家吃了一顿。

⑥饭菜是母亲做的,她虽忙,却露出了城里几年未见的笑容。项成是想请邻居们帮着照应一下母亲的生活,嘴上虽未说,邻居们都心领神会。

⑦母亲回家后,项成的生意出了些问题,有时两三个月也回不了一趟老家。尽管他经常给母亲打电话,但村子里的“闲话”还是不由自主地生长出来,“你儿子几个月也不回来看看你,在外面发大财了吧。”母亲听着,也没说什么。又过了阵子,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周末回家,母亲不免有一些感伤。就打个电话问问项成,也无非是问,“吃饭了没,细伢没感冒吧。”项成自是报喜不报忧。

⑧直到有一天,项成接到母亲的一个电话,说村里的池塘里有很多鱼,让项成有空回家钓鱼。项成小时候最喜欢钓鱼,只要不上学,便拿根竹竿去池塘钓鱼。项成很是奇怪,“村里的池塘不是淤塞了吗?”母亲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把池塘清干净了,还养了好多鱼。”

⑨趁周末,项成带着老婆孩子,买了新钓具回家。发现村门口塘边坐了好几个人在钓鱼。那都是项成儿时的玩伴,也在城里工作生活。

⑩项成回家与母亲打过招呼,便也架起了鱼竿。还别说,虽是些小鲫鱼,还有不错的收获。

⑪中午,吃母亲刚从菜地里摘来的新鲜蔬菜和油煎小鱼,都说比城里的菜吃起来香些。母亲笑着说,“那你们常来呀。”

⑫一到周末,村口总会停几辆小车,是哪家的孩子回来了。不用问,哪个老人喜上眉梢,一准是他家的孩子回来了。

⑬池塘里的鱼被钓了一阵子,鱼少了,也变得滑头了。有人回来便不再愿意去钓鱼,甚至有人回来得少了。项成母亲与几个老人商量,“孩子回来一趟不容易,总得找点事让他们占占手。”于是,他们找到邻村的几个捕鱼人,买了他们在鄱阳湖捕的小鱼,然后放养在池塘里。虽是些小鱼,却鲜着哩。只要池塘里的鱼口一稀,他们便去补充一些。卖鱼人总说,“看在你们这份心意,随便给几个钱就行。”村口塘里总有钓不完的鱼。钓鱼的,吃鱼的,村里的周末总是热热闹闹的,也是老人们最开心的日子。

⑭钓鱼时,有人说这塘里的鱼真多,钓了还有,而且鱼的种类还多。项成听着,心里却笑了。母亲和老人们买鱼的事,其实他早就知道了,在一次回城的路上他遇到了卖鱼的人。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第B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小说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项成把母亲接到城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母亲独居在老家,让他放心不下,顺便在他不能兼顾事业与家庭时,让母亲来帮把手。

B.第①段中“母亲笑着说,那你们常来呀。”体现了母亲高兴,期望的心理。

C.第①段中“喜上眉梢”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们因自己的孩子回家能够钓鱼而十分高兴的样子。

D.文章中通过记叙项成与母亲之间的事情,体现出项成是一个勤劳能干,孝敬老人而又善解人意的人。

3.文中最后一段“项成听着,心里却笑了”,请补写出项成当时的心理。

4.仔细品读文章,谈谈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