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厚币委质事楚             厚币:丰厚的礼物

B.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明年:第二年

C.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治国:治理得好的国家

D. 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反:违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绌,通“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B. 从亲,合纵相亲。合纵,战国时,秦最强大,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秦在西,六国地连南北,南北为纵,故六国联合谓之合纵。

C. 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仪采取连横之策,用商、於的土地为诱饵,欺骗楚国断绝与齐国的关系。

B. 楚王听从了屈原的建议,出兵讨伐出尔反尔的秦国,结果大败而归。

C. 屈原劝楚怀王应该杀掉张仪,等怀王醒悟,已经来不及了。

D. 怀王听信子兰等人而不听屈原的劝告,终于导致身死他乡的悲剧。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

(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