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去茶凉

王海霞

①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给父亲的腰椎和膝关节都埋下了隐患。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些隐患慢慢发作,后来,父亲慢慢地丧失了行走的能力,不得不长期困坐在家中。

②晚年活动不便的父亲,常爱喝一种廉价的,用烧焦的干红枣泡的所谓的“枣茶”。儿子也很喜欢这种透着淡淡煳香的枣甜味儿,并想当然地给这种茶起了一个好听名字—香枣茶。每次和我一起回老家,儿子总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嚷嚷着说:“又可以喝上爷爷的香枣茶喽。”

③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暑假,我和十四岁的儿子一起回农村老家探望母亲。一进家门,儿子便像往常一样,想要去拿放在堂屋桌子上的大茶壶。可当他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那把大茶壶时,不由自主地“咦”了一声后,用无比失望的口气问奶奶道:“盛香枣茶的那个大壶怎么没有了呢?”

④听完孩子的话,母亲先是一怔,刚见到我们时的喜悦眼神随即黯淡下来。而往日回家时父亲坐在桌子旁喝茶的画面,刹那间也浮现在我眼前。我的心一沉,眼泪差点儿要流出来。为了不勾起母亲伤怀,我刚想岔开话题,母亲却颤巍巍回身从里屋里将那把大茶壶抱了出来。

⑤母亲没有喝茶的习惯,但那把大茶壶却被母亲擦拭得锃亮。看到那把熟悉的茶壶,儿子立刻兴奋起来。可当他得知壶里并没有他所期待的“香枣茶”时,禁不住再一次像泄了气的皮球。为了不让孩子失望,母亲又开始手忙脚乱地寻找父亲在世时烘焙好的红枣。

⑥母亲苍老了很多,记忆力似乎也明显不如从前,她找了半天也没有能找到一颗枣子,最后呆呆琢磨了半天,才想起什么似的苦笑了一声后摊开双手说:“唉,脑子真是糊涂啰,泡枣茶的枣子发了霉,前天才刚刚被我扔掉了……”

⑦看到孩子垂头丧气的表情,母亲连忙又找来干枣准备烘焙。烘焙红枣还得生炉子,我不愿让母亲再麻烦,便连忙制止她,劝她不必再折腾那一套。但母亲却不顾我的劝说兀自忙活起来,我只好默默地在背后看着老人。

⑧父亲活着时,母亲侍候父亲吃喝,每天忙得有滋有味,拾掇起这些家务来也显得干净利落。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做家务时也常常丢三落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我的记忆里,晚年的父亲常常搂着一个大茶壶的样子,我觉得父亲似乎只是个“喝茶的人”。父亲刚去世时,母亲常常一个人默默发呆,偷偷落泪。父亲年轻时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我理解母亲对父亲的心痛和亏欠心情,所以后来家务几乎都由母亲一个人来打理。我以为,父亲的离去,从体力上来讲,对母亲也算是一种解脱,或许母亲不会悲伤很久。可通过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变化和今天这个冷冷清清的家,我才意识到,一切显然都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⑨发现壶里重新沏上了“香枣茶”,儿子兴奋起来。但看着孩子喜悦的样子,母亲触景生情,又开始无声地垂下了泪。我连忙用“父亲活着又无法自理,反而拖累家人这么多年”来宽慰母亲。想不到,母亲听完我的话伤心地更厉害了,她呜咽着对我说:“你爹在家里虽然只能喝茶,但毕竟还能给我做个伴儿的,可现在呢……”

⑪过了会儿,母亲停止了啜泣接着又说:“你爹刚走后好长时间,我每天都会沏好枣茶,可结果还不是每天都白白凉了又倒掉……

⑫母亲的话让我的心一紧——父亲走了,茶也凉了。而母亲如果再走了呢?我忽然意识到,我早就应该陪在母亲身边了……

1.选文表达了母亲和“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的内容分别概括并分析其原因。

2.文章题目为《父去茶凉》,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选文题目的妙处。

3.文中的“对母亲也算是一种解脱”和下文的“伤心的更厉害了”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4.选文主要是表达“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感情,为什么文中还用不少篇幅写儿子呢?

5.为什么听完孩子的话,“母亲一怔”?

九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