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1分)

⑴那天下午要赴一个筵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笑,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⑵“好看吧!多漂亮!”

⑶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⑷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⑸“不要那样装饰她……”

⑹许先生有点窘了。

⑺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⑼我开始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⑽“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⑾“什么时候看的……”

⑿“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

⒀在鲁迅先生家里做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还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⒁“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许先生如此劝着。

⒂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的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⒃一点钟以后,送我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⒄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⒅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就是后来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⒆有一天约好我去包饺子吃,那还是住在法租界,所以带了外国酸菜和用绞肉机绞成的牛肉。就和许先生站在客厅后边的方桌边包起来,海婴公子围着闹得起劲,一会把按成圆饼的面拿去了,他说做了一只船来,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看它,转身他又做了一只小鸡,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竭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

⒇客厅后没到黄昏就先黑了,背上感到些微的寒凉,知道衣裳不够了,但为着忙,没有加衣裳去。等把饺子包完了看看那数目并不多,这才知道许先生我们谈话谈得太多,误了工作。许先生怎样离开家的,怎样到天津读书的,在女师大读书时怎样做了家庭教师,她去考家庭教师的那一段描写,非常有趣,只取一名,可是考了好几十名,她之能够当选算是难的了。指望对于学费有一点补足,冬天来了,北平又冷,那家离学校又远,每月除了车子钱之外,若伤风感冒还得自己拿出买阿司匹林的钱来,每月薪金十元要从西城跑到东城……

(21)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那一天吃得是很好的。

(22)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合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1.本文作者是       。(1分)
2.对第⒀段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强调时间虽然已经很晚,但是鲁迅夫妇与朋友谈兴正浓。

B.表现作者既想继续谈话又担心太晚没车回家的矛盾心理。

C.从侧面反映了许先生担心谈话太晚妨碍鲁迅休息的心情。

D.从侧面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朋友的热忱、耐心和包容。
3.从叙述顺序来看,文中第⑻段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叙述?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分析第(21)段划线句运用比拟的表达效果。(2分)
5.文中所写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与我们通常了解的作为“民族魂”的鲁迅是否背离?请简述理由。(3分)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